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整縣推進,農田建設“提標增速”

以提升糧食産能為首要目標,整縣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

清明過後,油菜花結滿了青色的莢,綠油油的麥子也開始抽穗。江淮“只此青綠”,一派蓬勃生機。

“考慮到基礎設施對機械化作業的支撐,在優質專用小麥發展上,各地重點以高標準農田為依託成片建設。今年優質專用麥麵積達2972萬畝以上,其中單一品種萬畝片達350個,目前苗情整體好于常年。”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局副局長曹高飛説。

耕地保護是“三農”工作的三件要事之一。近年來安徽省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推深做實田長制,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嚴防死守耕地紅線,保耕地數量,提耕地品質。近日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實施方案,部署在利辛縣等10個縣(市、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試點。“今年將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新建高標準農田5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0萬畝。實施整縣推進試點,就是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設速度,提升建設標準和品質。”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省農發局局長孔少林表示。

據孔少林介紹,試點以提升糧食産能為首要目標,選擇一批工作基礎好、發展有潛力、具備整縣建設條件的地區,通過全域規劃、要素聚合、機制創新、拉升標桿,加快補齊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將縣域內適宜治理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基礎設施配套、耕地品質提升、技術推廣應用、現代農業管理等要素集聚。

根據方案,納入試點單位的10個縣(市、區)中,到2023年底有2個縣(市、區)完成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建設任務,到2024年底累計5個縣(市、區)完成建設任務,到2025年底10個縣(市、區)全部完成建設任務。“鼓勵試點單位以外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整縣推進建設,在全省打造一批功能配套化、生産規模化、作業宜機化、管理數字化、生態優質化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示範工程。”孔少林説。

“被列入試點是南譙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遇,我們將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建設,發揮群眾和主體積極性、創造性。因地制宜採取治理模式,堅持整合資源、多元投入,確保按計劃在2024年完成試點建設任務。”滁州市南譙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司黨義表示。

提升農業生産條件和綜合生産能力,帶動和促進農民增收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産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重。

去年農業農村部下達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500萬畝,全省實際落實建設面積500.18萬畝,安排建設537個項目。截至去年底,全部建設任務已全面開工,全年新增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560.34萬畝,為全年任務500萬畝的112.07%。投入是保障。去年安徽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投資標準提高到2250元,全年共落實各級財政資金近118億元,畝均財政投入達2358元。此外還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1714萬元。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510萬畝。

高標準農田發揮了哪些效益?

“從這幾年持續建設情況看,高標準農田建設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産條件和綜合生産能力,提高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孔少林介紹,從2019年大旱和2020年大澇看,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都經受住了考驗,抗旱排澇成效明顯,抗災減災作用顯著,項目區糧食産能穩定性水準明顯高於非項目區。 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成後,畝均增收100斤以上,産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為安徽省夏糧18連豐作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度項目建成,預計將新增糧食産能37689.47萬公斤、棉花74.88萬公斤、油料1638.86萬公斤、糖料8.8萬公斤、其他農産品1702.09萬公斤。

帶動和促進農民增收是農田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據了解,通過項目區農業生産條件改善和科技普及,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不僅提高了農産品産量和品質,而且降低了農業生産成本,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2021年度項目建成後將惠及100.78萬戶農戶,預計直接受益農民年純收入增加總額11.11億元,項目區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比非項目區高出350元。

建設中安徽省堅持綠色發展,改善農田生産條件,保護農田生態環境。2021年,安徽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47.64萬畝,治理沙化土地面積9萬畝,控制水土流失面積3.06萬畝,有效改善農田生産條件,保護農田生態環境。項目區引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93個,鼓勵引導項目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藥化肥減量施用、種養廢棄物綜合利用建設,促進綠色農業發展,打造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美麗鄉村。

圍繞“兩強一增”,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據了解,近年來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安徽省一直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比如,推動各地結合實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現代農業、耕地佔補平衡、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四個結合”探索實踐。2021年,全省支援脫貧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56萬畝,惠及119個脫貧村、3萬多戶脫貧戶。再比如開展綠色農田創建示範,因地制宜構建生態溝渠、道路和塘堰濕地系統,改善農田生産條件,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尤其是2021年投資標準提高後,提高部分的資金重點用於綠色農田示範建設、耕地品質監測監管、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數字農業等內容。”省農發局副局長程巍東説。

“在已有基礎上,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工程試點,是改革創新的最新舉措,將鼓勵各地繼續推進機制創新,發揮對全省的示範引領作用。”程巍東表示,試點單位將圍繞“兩強一增”行動計劃要求,重點突出夯實基礎設施、加強耕地保護、推進宜機化改造等八個方面建設內容。

在夯實基礎設施上,將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實現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堅持以農田水利為重點,建設農戶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級灌溉渠道、生産道路等設施。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加快補齊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切實提高糧食生産和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在改造提升上,將從2023年起,在確保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對建成年份較早、投入較低等建設內容全面不達標的建設區域,可以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開展有針對性的改造提升。

在耕地保護上,各地將加快推廣應用功能性有機肥、水肥一體化配套設備,有效減少化肥施用量。因地制宜、綜合採取工程措施、農藝措施、生物措施,推廣應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綜合技術提升基礎地力。高標準農田建成後,要求耕地品質提升0.1個等級;在宜機化改造上,將結合“一戶一塊田”和“標準地”改革,加快推進零散地塊整合,實施農田彎變直、坡改梯、小並大改造,提升農田宜機化水準。

體制和機制創新,也是試點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將繼續開展“四個結合”探索實踐,創新創新“高標準農田+”模式,圍繞提升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現代化水準,建設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強化管護利用,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保險試點工作,探索建管護一體化新路徑,完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確保建成的工程設施充分發揮效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