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望江縣鴉灘鎮望馬樓村:“金果白花”美了鄉村富了農家

打造一村一品,做強油茶産業;傳承非遺文化,做大“望江挑花”;借助鄉村振興,開發生態旅遊。近年來,望江縣鴉灘鎮望馬樓村的“金果白花”美了鄉村富了農家。

打造一村一品,做強油茶産業

望馬樓村位於鴉灘鎮東北約0.5公里,全村轄區面積10平方公里,現有33個自然村,17個村民組,全村1701戶,總人口7491人。

望馬樓村在望江叫後山,屬於丘陵地區,耕地地質差,産出率不高,山場面積廣,雜木林多,傳統的種植只能一年趕一年,沒有過多的結余,經濟效益低。油茶在10年前的望江屬於新鮮事物,大家既沒有種過更沒有經驗,群眾思想又不夠開放,心裏都在犯嘀咕,幾十年的傳統糧棉油改成油茶,大家一時接受不了。2010年村兩委等第一批16人第一個吃螃蟹,在望江縣林業局、農村局領導幫助下,依託合作社由村墊資從太湖縣購進茶苗401箱,在孫埠、楊柳、齊放和聯合組承包當地荒山和閒置耕地試種440畝,並組織種植戶參觀學習隔壁太湖縣種植技術,當年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從2013年開始首批挂果,當年油茶籽鮮果産量近1000斤。有了收成,村兩委開會宣傳更有了底氣,加上政策的支援,大家從觀望到躍躍欲試,以點帶面種植逐步逐年在全村全盤鋪開。望馬樓村的一村一品特色産業油茶就這樣慢慢走上正軌。

望馬樓村現有油茶種植3500余畝,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油茶籽産量的增加,新的問題也産生了,那就是老百姓茶籽的銷路問題。為了解決茶籽銷路難題,村兩委一班人再一次頂著資金缺乏的困難,迎難而上,于2015年底成立了安慶市望馬樓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了望江縣第一家油茶籽精深加工廠,投入資金近500余萬元。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種植到精深加工一條龍建設,並開始慢慢走上了農業産業化轉型升級道路。油茶也成為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支柱産業,最大限度提升農業産業附加值,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目前年産茶油2萬多斤,經營性收入160多萬元。望江縣鴉灘鎮望馬樓村擁有自己的品牌商標,産品也多次到蕪湖鏡湖區和合肥會展中心參展,並在義烏國際森林産品博覽會上榮獲過金獎。

傳承非遺文化,做大“望江挑花”

“望江挑花”相傳始於唐代,是一種在棉質白布上用藍線,採取挑、鑽、遊、織等四種手法,挑繡出人物、動物、花卉、風景以及祥雲等各種圖騰的雙面一致的傳統工藝,被世人讚譽為“青白如初,表裏如一”。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979年、1982年、1986年、1987年和2000年,五次作為民間特色工藝品進入裝飾一新的人民大會堂安徽廳,清新雅致風格獲得了各界人士的讚賞。望馬樓村既是“望江挑花”的發源地,也是“望江挑花”的基地,建成的挑花場館450平方米,通過集散相結合的方式培育挑花女隊伍30人,每名挑花女每年能通過挑花産生1萬元左右的收入。

圍繞“望江挑花”非遺的保護傳承工作,積極開展挑花作品徵集、挑花作品展示、傳承人培訓、挑花元素衍生作品創作、産品銷售等工作,進一步將“望江挑花”普及、發展、提高、流傳後代。積極開展望江挑花新産品資訊的發佈及網路推廣,促進望江挑花産品銷售。

借助鄉村振興,開發生態旅遊

圍繞“古法木榨油”的傳統工藝,傳承悠久的農耕文化,記憶典型的文化元素,復活失傳的“傳統木榨油工藝”,建成手工木榨油坊,承載迷失的鄉愁。手工木榨榨出的油和現代機械化生産出來的油相比,營養成分保留完整,香味獨特。目前市場價是現代工藝生産食用菜籽油價格的三倍。經濟效益可觀。

望江縣鴉灘鎮望馬樓村黨總支書記陳松應介紹,近年來,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收入,村級主導産業靠油茶種植、望江挑花、白茶、黃金芽和農副産品深加工。

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曹結群等一批栽種油茶的農民發家致富,還吸引了郝軍等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鳳還巢”,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

下一步,望馬樓村將緊緊抓住納入鎮域總體發展規劃的機遇,積極爭取農業特色小鎮項目支援,著力打造挑花小鎮。立足油茶産業發展優勢的同時,同步發展生態文化旅遊農林産業等第三産業。

同時抓住“望馬樓”古跡遺址的歷史傳説加大村級文化遺産遺跡保護力度。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保留鄉村特色風貌。利用全村三個多月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優勢,通過申辦“油茶花節”,修建“望馬樓”古跡遺址,積極發展民宿農家樂,實現旅遊康養一條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全面吹響鄉村振興號角。(文/周夢穎、帥竹群、楊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