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讓全民健身成為生活“標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從政策角度對“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要求,並確立2025年基本建立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和2035年全面建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主要目標,為全民共用高品質健身資源提供有力保障。

長久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每年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倡導人民群眾更加廣泛的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塑造強健體魄。據統計,我國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為37.2%,仍有較大的進步和提升空間。當前,十四五發展階段對全民健身事業提出新要求,更要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增強全民體質為目標,讓全民健身成為生活“標配”。

掀起“健身熱”,引領全民健身社會風尚。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關鍵在“民”,如何動員群眾參與運動健身活動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需要加大全民健身理念宣傳力度,通過投放健身公益廣告、製作健身創意墻繪等形式將健身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依託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宣傳形式,鼓勵健身主題作品創作,擴大全民健身理念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要將全民健身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推進“體教融合”,讓青少年上足上好體育課,培養健身興趣和運動技能,引導青少年自小樹立科學健身觀,養成良好健身習慣,為國家體育事業發展儲備優秀後備人才資源。此前,北京冬奧會的舉辦成功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可見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是發展全民健身事業不可錯失的良機,借助賽事東風和體育明星正能量讓更多人了解體育、參與運動、科學健身,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才能更好的推動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引領全民健身社會風尚。

辦好“健身房”,優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要破解“場地之困”,以完善的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作為基礎保障。堅持“全民共用”理念,優化資源統籌和空間佈局,加大對基礎薄弱地區和群眾身邊的資源傾斜力度,做好地域之間、城鄉之間服務內容和標準的統一銜接,縮小服務數量和品質差距,推動實現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注重盤活存量資源,依法合理利用本地森林、河流、草地等地貌打造特色體育公園、健身步道,並配備相應運動設施,鼓勵健身場地全面開放共用,最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拓展全民健身空間。堅持辦好家門口的“健身房”,立足社區這一城市基本單元,結合社區規劃和老舊小區改造,充分利用閒置空間打造“微型健身房”“小型運動角”,構建“15分鐘健身圈”,提高運動設施的覆蓋率、可及性,讓人民群眾真正實現“健身自由”。

彰顯“健身范”,提升全民健身品質水準。全民健身戰略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準為根本目標,因此必須堅持科學運動,注重健身效果提升。運動是一把“雙刃劍”,科學運動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反之則會損害身體,甚至造成嚴重傷病。由於每個人的基礎體質和運動天賦不同,能夠適應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也有差異,因此必須按照“量體裁衣”的原則,科學制定運動計劃,通過合理的運動負荷達到良好健身效果。同時要加大健身知識的學習推廣力度,發動社會力量組織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運動技能培訓等公益性活動,大力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嚴格體育類職業資格證的考核發放,嚴厲打擊健身行業“假教練”,組建專業化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積極開展健身志願服務活動,讓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專業的針對性健身指導,有效規避運動風險,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規範化水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