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集體經濟抓發展 村村比拼變化大一一安徽太湖縣新倉鎮鄉村振興記

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地處懷寧、望江、潛山四縣相鄰處,過去是個人口較多田地少,主産糧食將就飽,青壯勞力都外出,家裏只留老和少的地方。以往鎮、村想幹點什麼事都要找上面要錢要物,為了解決這種等、靠的局面,新一屆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轉變思想,主動出擊,走鄉村振興之路,全鎮16個行政村紛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你追我趕搞活村級集體經濟,一心一意為村民謀福利。

花園村盤活土地搞經濟

新倉鎮花園村,過去因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田地多存在荒廢現狀。在鎮黨委、鎮政府指導下,花園村黨總支、村委會經過深入研究,去外地考察學習,通過村合作社把村裏的土地進行流轉有效整合利用,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在流轉的1000多畝土地上按照土地性質分塊進行規劃,合理利用建設花園農莊基地,發展了大棚蔬菜、草莓、李子、葡萄及農莊餐飲等産業,採取“合作社+農戶”入股的方式經營,收益分配按股分紅,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8萬元。

在流轉九姑畈耕地千余畝,建成以村址為中心的種養基地,種優質水稻790畝,大棚蔬菜擴種面積30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0.3萬元;

在村址一塊發展新增大棚蔬菜30畝,智慧小菜園30畝,冬桃園20畝,試種藥草50畝,優質水稻680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78萬元;

瓜蔞種植80畝,苗木種植120畝,藺草種植100畝,建有藺草烘乾棚及購置相關配套設施4台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86.5萬元。

已發展的水稻、苗木、瓜蔞、藺草、水果。這些基地給本村村民及貧困戶創造了就地就業的條件,每年村裏給他們發放工資就超過140萬元。更可喜的是村集體經濟得到了保障,村民們也增加了創收,村裏幹群鄰里關係更加和諧。既確保了經濟效益,也收穫了社會效益。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現如今的花園村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方面日新月異。該村在村組道路人口集中的地方安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全村逐步實行亮化工程,為整治全村當家塘,搭建村民休閒娛樂的鄉村文化大舞臺。村醫療室改建、道路修建等,花園村利用村級集體經濟以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365萬元,大大改善了該村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

花園村黨總支書記呂克文表態:花園村將依託現有資源及不斷壯大的村級集體經濟,將把花園村打造成集迴圈農業、休閒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深入推進農業休閒旅遊融合式發展,讓全體村民參予其中,享受經濟創收利益。

牌樓村因地制宜抓副業

牌樓村主要以農業為主,為抓好鄉村振興,搞活經濟,該村因地制宜利用荒廢山坡建起香菇種植、樂興農業桃園、油茶種植、牌樓光伏發電公司四個産業基地。

經了解,牌樓村發動村民消滅轄區荒茅山,2020年流轉油茶基地290畝到村,2021年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油茶100畝,目前油茶種植面積407畝。並完善了相關附屬設施。去年底共摘油茶籽3萬多斤,産值50多萬元。

牌樓村香菇種植基地,佔地30多畝,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吸收村幹部、社會能人、黨員、農戶參股,籌集資金150多萬元,建設種植大棚11座,生産車間、辦公用房一棟,冷藏保鮮庫一個,年産香菇50噸,産值60多萬元。基地就近解決脫貧人口30余人在基地長年就業,月收入3000元左右。

該村利用荒地建起的光伏發電站村集體電站,從建成並網60千瓦,經過再擴容60千瓦,總計120千瓦,累計投入資金80多萬元,年産值10萬元。電站發電收益公開分配用於村里民生公益事業。

同興村菜盤經濟做大強

同興村黨總支、村委會在抓好鄉村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採取“合作社+能人+貧困戶”經營模式,在抓好瓜蔞特色産業的同時,發展草鵝養殖、羊肚菌種殖,做好菜盤經濟。   

該村現有瓜蔞種植面積近100畝、蔬菜種植面積30余畝、有機水稻種植面積近100畝、魚塘養殖面積20余畝。羊肚菌基地現有菌棚30余個,佔地30余畝。該村在羊肚菌種植産業上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村兩委正在研究擴大羊肚菌的種植面積,做好餐桌上的萊盤經濟文章。

同興村現在種植養殖基地規模數百畝,解決了本村村民及貧困戶就近就業。農忙季節及蔬菜採摘季節還會聘請數十名村民務工。

集體經濟搞活了,村兩委便著重于解決村民民生問題,據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石兵介紹:該村借助項目建設,通過“四議兩公開”,進一步加強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投資318萬元對中心村進行污水處理項目建設並順利完工通過驗收;投資100萬元新建石衝産業路,助力産業發展;投資170萬元對石衝高標準農田排灌渠進行升級改造,穩定農田增效;投資100萬元對花橋田園小島進行環境優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安裝虎形組亮化路燈10盞,方便村民出行;投資28萬元對百圩組、新屋組級路進行路面硬化,改善生産生活;投資18萬元新建中畈組生活廣場,豐富村民文娛生活;安裝臨水臨崖路段護欄580米,安裝警示樁700多根,確保交通安全;改擴建當家塘5口,高標準完成楊屋自然村莊整治,並順利通過驗收審計。

龍林村種養結合見成效

龍林村曾是太湖縣67個貧困村之一。為擺脫貧困,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龍林村兩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精選種植養殖産業,闖出一條致富路。

經過深入研究,外出交流學習,村委會與養殖、種植戶、農業開發企業合作,首先在村裏發展黑斑蛙養殖。養殖採取的是套養模式,在不打藥、不施肥,純天然種植的水稻田裏養殖黑斑蛙。”在養蛙得到經濟效益後,又大力發展中草藥白芨、華宇大棗的種植,同時大力發展稻田養蝦、養雞等養殖業。在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同時,又帶動了村民共同致富。

搞活了經濟,龍林村兩委全身心的投入了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民生工程,該村已先後投入150余萬元用於美麗鄉村環境改造,投入20萬元改建標準化村級衛生醫療室,投入8萬元修建村民休閒的鄉村文化大舞臺,已經完成了村組級道路硬化30.5公里,投資325萬元國土高標農田建設5000畝已竣工,;投資300萬完成了省級中心村建設;投資87萬元建立村級光伏發電站60KW兩座,年收益集體經濟約10萬。;投資扶貧專項産業發展資金83.6萬元到安徽龍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獲得紅利6.6萬元,使原本臟亂差、破舊的人居環境大為改觀。

針對新倉鎮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所取得的可喜成效,新倉鎮黨委書記張文學、鎮人民政府鎮長葉江華倆人一致認為:“今後,新倉鎮在抓好村級黨組織建設的同時、將重點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只有搞活了集體經濟,才能更好地為民謀福祉。(圖文/宋海明、王勇、楊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