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以特色小鎮建設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鄉村文化振興不僅是鄉村振興的任務和價值追求,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和抓手。特色小鎮建設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等方面作用顯著。特色文化小鎮是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可大力培育特色文化小鎮,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努力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平衡城鄉文化資源。農村地域廣袤,鄉村人口眾多。特色文化小鎮作為特定社會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傳統集市的角色,可憑藉其具備的經濟、生態、交通、居住、環境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為鄉村居民提供文化交流互動的平臺,並以此構築“供給型”文化産品,有效嵌入鄉村地區的“轉机站”,為外界文化元素植入鄉村地區提供重要通道,以有效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和文化符號向鄉村地區的聚合與流轉,穩固本土文化資源的同時又能匯集週邊文化資源,使其成為促進城鄉文化要素雙向互通的重要平臺,豐富鄉村公共文化資源。培育文化主題類小鎮,要加強統籌銜接,優化資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與城鄉聯動機制,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和服務向鄉村傾斜,加強對鄉村文化類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把文化小鎮蘊含的獨特文化基因植入鄉村建設全過程,著力挖掘傳統文化、培育創新文化、賡續歷史文化、打造山水文化,將其與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有基礎、有優勢、有條件的特色文化小鎮。

凝聚鄉村文化特色。特色文化小鎮具有圍繞特色村鎮佈局的特徵,在實際規劃建設中應緊扣鄉村文化主題,形成獨特文化標識。具體而言,就是要聚焦鄉村特定物理空間和獨特文化因子,充分發掘鄉村文化資源,追溯鄉村文化淵源,提煉特定文化要素,植入當代文化符號,彰顯特色文化的底色與韻味,以此塑造鄉村文化名片,將鄉村相對零散、分散的文化因子匯聚起來,為傳統鄉土文化的集聚提供“原味”文化場所,著力發揮鄉村特色文化在塑魂、育人、興業、添樂、揚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逐步提高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新興文化的吸引力,切實增強鄉村文化的輻射力與向心力。要加強鄉村文物資源的調查、挖掘和保護工作,加強對文物建築、工業遺産、傳統村落等的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探索建立主題歷史文化資源展示區,注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地方屬性、地方格調的鄉村文化。

拓展鄉村文化空間。特色文化小鎮既是實實在在的物理空間,又是具有一定意義表徵的社會空間。從物理空間的層面看,它是邊界分明的實體區域,在規劃建設的同時,需要充分考量當地具有日常生活意義的各類文化實踐活動,積極促成特色文化要素在小鎮的內生性增長,以逐步強化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從社會空間的層面看,它又是突破地理邊界的非實體區域,可以根據鄉村文化發展的實際需要靈活落地,為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形塑提供物質基礎,並通過輻射文化能量塑造周邊文化氛圍,以此彰顯小鎮文化風情與文化氣質。拓展鄉村文化空間,既要保留鄉村原生文化空間,將農村文化能人和自發文化組織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又要充分關注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構建集宣傳教育、資訊服務、科學普及、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等於一體的多功能、體驗性強、個性化的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更好地保障農村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培養鄉村文化人才。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鄉土文化人才。特色文化小鎮的發展,往往面臨核心競爭力不強、産業體量不大、品牌經濟發展滯後等突出問題,高端要素供給不足是其關鍵的制約因素。特色文化小鎮集聚高端要素,最關鍵的是要實現對高端人才的吸引。特色文化小鎮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注重集約化發展思路,避免過度開發,精心統籌規劃設計,從文化、生態、設施、政策等多角度形成對於精英人才的吸引力,為小鎮居民提供低成本、宜居宜業的生存環境,形成人才集中、産業成長的良性迴圈。應以全局性、綜合性、複合性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常態化聯繫優秀人才制度,服務落實好人才工作聯動機制,增強生産生活服務功能,為各類小鎮建設人才解決實際困難,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免費提供人才公寓或發放住房補貼,讓人才得到實實在在的禮遇,推動特色文化小鎮高品質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