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宜秀區大橋街道:發展特色産業 穩固“鄉村振興”底盤

宜秀區大橋街道始終堅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牢牢把握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總要求,明確思路,深化認識,做到幹群一條心,共赴鄉村振興大道。

盤活閒置資産,發展生態産業。“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現鄉村振興也需精準發力。鄉村要振興,産業要先行。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趨勢下,大橋街道眉山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在選準特色産業、激發産業活力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産業旺、農民富”的目標,以特色産業為墨,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今年,通過多次聯繫,眉山村成功與安慶市金蕈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達成一致,該公司在眉山村承租村內閒置土地40畝,主要從事瓜蔞種植,目前項目已完成開墾,月底將進行播種,今年11月份就會迎來豐收,預計每畝産量400斤左右。

該公司負責人陳某堂是大橋街道眉山村人,他心裏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希望有能力的時候,帶領鄉親們幹一番事業,為家鄉鄉村振興獻一份力。為讓更多的農戶懂得種植技術,陳某堂吸納了周邊30多名農戶和脫貧戶進基地務工,實現月增收4000余元,對想學想種的農戶,他手把手教。明年,該公司計劃採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在大橋街道轄區內爭取到更大的種植面積,並全面推行新品種的種植,加快壯大經濟,提高農民的收入。

激發內生動力,發展到戶産業。一直以來,幫扶幹部、駐村幹部結合村居實際特點,鼓勵脫貧戶發展到戶特色産業,將産業項目直接送到脫貧戶手中,引導轄區內脫貧戶分散養殖蜜蜂、土雞、牛,發展柑橘、荸薺種植,讓脫貧戶多渠道多方式發展生産,實際增産增收。

68歲的蘇某朋有肢體殘疾,他在到戶産業政策的幫扶下,2015年利用房前屋後3畝閒地種植了柑橘,幾年下來,一棵棵柑橘樹變成了“搖錢樹”。2014年他家收入只有6300元左右,現在有了果園的收入、政府特色産業到戶獎補及兒子務工收入,2021年家庭收入能達10萬元,家裏日子是越過越好了。2021年,蘇某朋還榮獲“宜秀區致富帶頭人”稱號。

像蘇某朋一樣發展到戶産業的,還有大橋街道三義社區的江某象戶。

江某象家裏有兩個孩子,女兒已成家,兒子在讀研究生。他天生聽力殘疾二級,妻子精神殘疾一級。幫扶幹部結合江某象家實際情況,精準施策,鼓勵發展到戶産業。説幹就幹,江某象從安慶養鴨場買來1000隻短時間出欄新品種鴨苗。2個多月後,江某象的第一批土鴨出欄了。因肉質好、營養高,深受市場認可和顧客喜愛,如今,江某象日子越過越紅火。2021年銷售鴨子利潤達5萬元,鴨蛋獲利1萬多元,還有政府補貼的到戶獎補5000元。眼下,江某象對今後的養鴨發展有了新的考量。他將擴大養殖場規模,計劃每年出欄4批土鴨,堅持走生態養殖新路子。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我們定能讓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杭文媛、楊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