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三山三江二湖”聞名天下。近年來,全省加快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新改善。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4.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84.6%,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5%,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重點流域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長江再現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觀。江淮大地上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推動減污降碳 全面綠色轉型
近日,全省首筆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落地,6000萬元已由中國銀行阜陽分行發放至阜陽華潤電力有限公司,用於支援二期2×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項目建設。該項目採用先進技術,較傳統一次再熱超臨界燃煤機組降耗35克/千瓦時,按年供電量60億千瓦時測算,全年可節約標煤21萬噸,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86萬噸。“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是人民銀行創設的一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貢獻金融力量。”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隨著“雙碳”目標提出,經濟社會發展迎來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去年以來,我省“雙碳”工作亮點頻現。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碳指數”服務,在全省統計部門企業聯網直報平臺上線,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節能降碳線上“診斷”;浦發銀行合肥分行與蘇州分行聯合落地全國首筆碳中和掛鉤貸款,這種模式下,企業融資成本隨著碳減排量的上升而下降;蕪湖長江LNG船舶加注站成功完成首船加注,標誌著全國內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建成並投入試運營,“氣化長江”邁出實質性步伐……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大考,離不開科技和産業支撐。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是我省大力培育壯大的新興産業之一。“管行業就要管産業”,去年起,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由環境監管向環境監管與産業發展並重轉變,“雙招雙引”戰場上打出系列組合動作——在全省徵集合作園區作為“雙招雙引”載體、推動中國環科院在合肥成立“科創中心”、借力省內外商協會搭建招引平臺、與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參加會展等,培育壯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
“我們正著力構建‘1235’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發展架構,‘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是産業總産值達8500億元。”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降碳、節能、減污與經濟增長相融合為核心,以“雙招雙引”、培育壯大為發展路徑,以龍頭骨幹企業、産業集聚園區、研發創新平臺為發展支撐,發展新能源、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迴圈利用、碳中和五大板塊,為安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減污降碳作出更大貢獻。
污染防治攻堅 改善環境品質
在銅陵市郊區,距離長江幹流約1公里的荷花塘,曾一度是黑臭水體。當地去年開展集中整治,對來水管網進行全面溯源排查,實施存量污水處理及底泥清淤。一番“大動作”徹底清淤截污後,還對荷花塘實施水生態修復,栽植水生植物、安裝人工濕地凈化床、岸邊種植景觀樹等,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昔日環境“痛點”變身景點。“過去‘黑臭’的荷花塘,現在成了家門口的公園。”居民佘世龍高興地説。
江河湖泊,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流域人民的福祉所繫。作為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省份,我省以大格局認識大戰略,以大修復促進大保護。保護長江,我省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漁三件大事,聚焦“水清”“岸綠”“産業優”,推深做實關污源、納統管、護物種、禁新建、建新綠、減存量、進園區、強機制;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實打實貫徹長江十年禁漁令。去年,我省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7%,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
治理巢湖,合肥市推動新一輪綜合治理,系統實施碧水、安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富民共用“五大工程”和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巢湖平均水質穩定達到IV類。去年6月,巢湖作為全國唯一系統治理湖泊,入選國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十大工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主戰場。保衛藍天,我省持續以“五控”為抓手,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開展夏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等。保衛碧水,我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全面落實“水十條”,重點推進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保衛凈土,我省優先保護耕地土壤環境,突出工業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等。
提升生態體系品質和穩定性,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勢在必行。我省強力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持續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推進新一輪“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促進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
縱深推進改革 激發綠色活力
生態改革激發綠色活力。去年以來,我省抓制度創新,試點環境專項監督長制度,建立田長制,縱深推進林長制、生態補償機制、河(湖)長制等,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我省去年起建立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初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耕地保護新機制。
縱深推進林長制改革,我省高品質推進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建設,深化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綠”並進體制機制,實施平安、健康、碳匯、金銀、活力“五大森林行動”。去年3月,我省全面啟動“四條生態廊道”建設,目標是把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目前,全省5.2萬名林長守護400萬公頃森林和100萬公頃濕地。全省森林面積達6262萬畝,森林蓄積量超過2.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0.22%。
縱深推進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在接續開展三輪試點基礎上,我省與浙江共同謀劃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加快建立科學的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新樣板、生態産品價值轉化新典範,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