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咬定青山不放鬆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京東方上百塊LED雙面屏呈現的巨型“雪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大放異彩;科大訊飛提供的各種攜帶型、穿戴式翻譯設備,讓志願者與國外運動員實現無障礙交流……在北京冬奧會上,一批來自安徽的高科技成果閃亮登場,讓江淮大地的創新名片更加閃亮。

新春伊始,安徽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打造“三地一區”,著力加快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建設,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科技創新策源地。

探索實踐“揭榜挂帥”,全力攻關關鍵技術

關鍵技術買不來、要不來,需要依靠我們自主創新、攻堅克難。2021年,我省改變傳統的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在省科技重大專項中設立“揭榜挂帥”類專項,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院所答題、市場閱卷”的科技攻關制度,面向全省企業徵集重大技術需求30項,面向海內外廣撒英雄帖發佈13項榜單,擇優立項“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等9個“揭榜挂帥”項目,共吸引全國10個省、30多家單位參與。其中揭榜的“超導量子計算超低溫微波互連系統”項目,將研製100位至200位超導量子電腦極低溫微波信號傳輸系統,打破依賴進口格局。

採取定向委託方式組織重大科技攻關是我省攻關關鍵技術又一法寶。2019年以來,以定向委託方式累計立項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35項、省支援資金近2.4億元,每個項目最高支援1000萬元,同時要求所在市縣按不低於省支援額度予以配套。經過三年持續攻關,首批定向委託項目取得豐碩成果。DSP晶片項目鞏固了我省在該領域領先地位;動態存儲晶片項目保持了在該領域國內領先地位,縮小了與國際領先水準差距;全鋁車身焊接項目解決了全鋁車身自動焊接國際性難題;製造EDA、CMOS圖像感測器,碳化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NAND Flash晶片及記憶體,重型燃氣輪機葉片,燃料電池發動機,疊屏顯示等項目打破了國外壟斷。

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將聚焦制約我省十大新興産業發展“卡鏈”“斷鏈”産品和技術,進一步完善“揭榜挂帥”、定向委託、競爭賽馬等機制,擴大優質科技成果供給。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的牽引作用,聚焦十大新興産業,支援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承擔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

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形成技術轉移轉化“大迴圈”

近日,位於合肥高新區的惠邦生物世界獨創技術榮獲2021年“創之星”杯中國體外診斷年度優秀創新産品金獎,這是安徽省生物科技界企業首次獲此殊榮。“我們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闔肥高新區創新擔保服務模式,為我們解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企業創始人王忠亮告訴記者,由高新擔保公司擔保的200萬元“創新貸”是惠邦生物成立以來第一筆銀行貸款,幫助企業走出了“生死谷”。

近年來,我省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為企業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12子基金、總規模28.5億元,投資項目43個、投資額7.63億元,實現省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放大4倍。構建全國首家覆蓋省市縣三級科技融資擔保體系,累計完成擔保8088戶(次)、652.23億元;省科技融資擔保公司全年完成擔保1623筆、66.7億元,服務科技型企業1154戶。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407家,新遴選入庫高新技術培育企業1892家,分兩批認定備案高新技術企業4960家。

“我省將研究出臺實施加快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的實施方案和系列政策,以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為抓手,構建有利於科技成果在皖落地轉化的良好創新生態,加速形成省內、長三角、國內國際技術轉移轉化‘大迴圈’”。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將以合肥、蕪湖、蚌埠、安慶、六安5市為主體,堅持運用市場邏輯,強化省市聯動,支援建設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充分發揮示範區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吸納省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在皖轉化。依託安徽創新館,加快建設運作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安徽)中心平臺,以長創中心為紐帶,以滬蘇浙皖技術交易市場為網路,鼓勵支援在滬蘇浙等創新資源集聚地建設研發飛地,吸引更多先進科技成果向皖轉化。市場化、高水準辦好第二屆中國(安徽)科交會,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常態化科技成果展示對接交易平臺,吸引發達地區先進技術成果來皖轉化落地。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全色鐳射投影顯示扮亮冬奧賽場“雪螢幕”、倣鵝絨結構高保暖材料帶給冬奧更多溫暖、氫燃料汽車大功率輸出裝置保障冬奧出行。正在進行的北京冬奧會上,安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的一批高科技成果應用於賽場內外,為科技奧運賦能助力,進一步擦亮了安徽科技創新“金名片”。

只有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才能不斷激發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近年來,我省持續推行“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引才模式。截至目前,該模式已累計扶持320家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領辦創辦企業,其中1家成功登陸科創板、2家上市在審、190家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入選“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成為安徽開展“雙招雙引”、打造“三地一區”的金字招牌。

為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和成果轉化積極性,我省組織開展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實行項目負責人承諾制,取消預算編制要求;選擇安徽農業大學等5家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我省率先出臺省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完成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安徽)中心組建方案,組織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19項。蕪湖、馬鞍山通過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驗收。支援高新區高品質發展,10家高新區進入全省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30強,佔全省省級以上高新區的一半。指導合肥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和未來産業發展,超前佈局量子科技及人工智慧、未來能源、生物醫藥等“4+X”未來産業。

“2022年是‘一地兩體系’建設的攻堅之年,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需求為牽引、産業化為目的、企業為主體,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緊抓科技政策紮實落實,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省科技廳廳長羅平表示,今年將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體系,推動更多成果在安徽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促進科技創新勢能加速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經濟強的創新安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