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從世界地圖上看安徽,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衝,在經濟發展大格局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能級之變前所未有,經濟總量今年將突破4萬億元,由“總量居中、每人平均靠後”邁向“總量靠前、每人平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臺階;位勢之變前所未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賦能,區位優勢更凸顯,區域功能更完善,獲得了許多過去想獲得而沒有獲得的機遇……一步一個腳印,詮釋著安徽發展的深厚實力和巨大潛力,展示著開放合作共贏的魅力。
海納百川,並蓄前行。面對疫情衝擊,開放的決心未變,步伐未緩。今年以來,安徽推開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斷推出新舉措、展現新作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開放姿態不斷融入世界,擴大“朋友圈”,發出時代最強音。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打開機遇共用之門,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幅更美好的畫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開。
開放大通道日益暢通高效,對外貿易擴量提質
深化對外開放、擴大國際合作,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12月8日,一列滿載安徽本土白色家電的合肥中歐班列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開行,經二連浩特口岸走出國門,駛往俄羅斯沃爾西諾。此趟列車的發運,標誌著合肥中歐班列自2014年開行以來,累計開行達到2000列,再創新紀錄。
疫情衝擊下,全球供應鏈面臨中斷風險,航線減少,海運價格大漲,中歐班列逆勢崛起,牽起一條“命運紐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歐班列因其輻射面廣、時效快的優勢脫穎而出,受到國際貿易貨運企業的青睞。”廬州海關關長彭軍説。
大通道牽引大開放。
一組數字生動地彰顯國際化水準和對外開放程度:今年前11個月,合肥中歐班列累計發運 609列,同比增長14.47%,發運標箱約5萬個,貨值約125億元。截至目前,合肥中歐班列已累計開通71條路線,途經14個國家,開行站點共59個。
今年以來,即便是在疫情形勢嚴峻和線路計劃緊張等因素的影響下,合肥中歐班列依舊堅持滿軸、滿載、滿負荷運作,構建起聯動的國際物流通道,實現與二連浩特、阿拉山口等五大口岸的全線貫通,開行中歐去回程+中亞去回程“雙線雙向”路線。合肥中歐班列新增了捷克布拉格、比利時安特衛普、西班牙馬德里和德國威廉港等24個新站點,同時開闢了“中歐班列+跨境電商”“中歐班列+黃山綠茶”等多種新模式。
架起快捷暢通的國際物流通道,變內陸地理劣勢為前沿主陣地優勢,“鋼鐵絲路”貨運天下。運輸貨物品類從最初的服裝、工藝製品等輕工業産品迭代升級,如今太陽能光伏、感測器、機器人等有高科技含量的“安徽産”“合肥造”也乘著班列走出國門。
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暢通安全的陸上通道,優化海上佈局,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提供有力支撐。
共建“一帶一路”,安徽展現更加積極的開放姿態。
今年以來,安徽積極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品質效益上實現新突破。全省外貿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鞏固拓展深耕多年的海外成熟市場,主動加強謀篇佈局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建設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今年前10個月,我省對“一帶一路”進出口221.9億美元,同比增長45.9%。
對外貿易水準是衡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我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基本盤,提升外貿規模品質,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不斷推進外貿發展邁向中高端。今年前11個月,安徽進出口總體增速高於全國4.5個百分點,出口、進口增速分別比全國高5.7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 11月當月,安徽進出口值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值637.7億元人民幣,增長26.1%。
開放大平臺增強經濟韌性,內外聯動雙向發力
大開放需要大平臺,大平臺形成強支撐。
11月19日至22日,2021世界製造業大會在合肥成功舉辦。這場全球盛會堅持開放辦會理念,共用共贏、互學互鑒,積極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合作,以高水準開放帶動高品質發展,憑藉高端的交流、精彩的展示、務實的合作、高效的對接,收穫好評不斷。
“堅持‘把大會辦實,辦成好平臺,辦出大成效’,推動世界製造業領域高端交流、深化合作、共用共贏,為全球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貢獻力量。”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主任、2021世界製造業大會執委會辦公室主任孫東海説。
深化開放,共用共贏,共同邁向製造業新時代。
通過“雲招商”“雲對接”“六百對接”等活動,促成了7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總額5800多億元;創新建立“一庫+兩單”客商資源轉化機制;來自國內及境外24個國家和地區近1400名嘉賓參會;邀請十大新興産業領域企業近350家、世界500強企業60多家;舉行20多場平行論壇;全網超4億人次傳遞安徽聲音……一批批項目簽約,一筆筆投資敲定,作為一項永久落戶安徽的國際性盛會,世界製造業大會不僅為推動安徽製造業轉型升級增添了動能,促進了世界製造業領域高端交流、開放合作、創新發展,也成為安徽對外開放的亮麗名片、“雙招雙引”及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開放合作是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的必由之路。
風起江淮,潮涌世界。今年以來,我省把以會為媒作為外資、外貿領域“雙招雙引”的重要手段,高規格舉辦“天下徽商”圓桌會,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組織參加第129屆廣交會、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2021首屆CTIS消費者科技及創新展覽會、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展會,展示安徽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蘊含的機遇,打通“走出去高速路”,織密“引進來合作網”。在全球産業佈局加快調整的形勢下,高水準“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有機結合,更加有效地實現結構調整、産業升級。
“我們充分發揮會展經濟在開放發展中的助推作用,在組織企業參展參會和品牌展會培育方面集中發力,促進我省會展行業蓬勃發展。”省貿促會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除了組織數百家企業參加阿布扎比中國貿易展覽會、阿斯塔納世博會等多場境外展會外,還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要求,根據安徽産業優勢,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培育安徽展會自主品牌。
在新發展格局下,開放的安徽日益成為吸引全球外資的熱土。內外聯動、雙向開放,海外投資也大幅攀升。1月至10月,全省實際使用外資168.6億美元,同比增長6%;實際對外投資13.4億美元,增長26.7%。
開放新標桿凝聚發展動力,引領作用加快彰顯
自貿試驗區是全國開放水準最高的區域,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窗口。
“進一步推進自貿試驗區發展。大力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全面建設聯動創新區。”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
設立安徽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務國家開放發展戰略的重大平臺,也是安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的重大機遇。
安徽自貿試驗區自2020年9月24日揭牌以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要義,在重大改革試點、重大項目推進和重大政策創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標誌性建設成果。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積極作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全方位借鑒吸收、項目化推進落實、快步伐建設起勢,對外開放活力持續釋放。
差別化探索,突出高水準開放打造新發展優勢。
合肥片區落地“‘抵港直裝’作業監管模式”,實現了企業倉庫與港口作業間貨物的“零延遲、零等待”;創新“外商投資‘整合管家式’全週期服務保障機制”,為外資企業提供全程留痕、全鏈保障的管家式服務。蕪湖片區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招引外向型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和培養外向型經濟幹部的重要基地。蚌埠片區吸引了康寧藥玻、帝晶光電、鴻程光電等一大批頭部企業投資落戶,形成了蚌埠新材料産業“眾星雲集”的發展場面。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創新合作發展模式,探索對內對外開放新路徑。”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張箭表示。
在協同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安徽積極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共同組建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長三角G60環境科技跨區域産業鏈整合創新機制”“聯動接卸、視同一港”監管創新等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十大制度創新案例。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利於吸引外資、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
7月28日,省政府印發決定,建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特別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這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具有安徽特色特點的制度創新。對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準以及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著眼全局,服務大局,探索新局。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大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安徽自貿試驗區更加注重國內外聯動,推動合肥、蕪湖、蚌埠三個片區形成相互促進、良性競爭的發展格局,探索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機制,全面提升安徽國際化程度和對外開放水準。
截至今年10月底,安徽自貿試驗區內新設企業達到12205家,簽約入駐項目875個,協議引資額4800多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自貿試驗區內實現進出口額超1100億元,實際使用外資15.8億美元,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全省22%的進出口額和10%的外商直接投資。
安徽因開放而釋放澎湃活力,因持續開放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