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安徽小麥成功入選全國農業全産業鏈重點鏈

推動融合發展,把更多主體帶到産業鏈中

從耕種到觀光,小麥全鏈産值將達1680億元以上

一項將深刻改變安徽小麥産業格局的計劃,正在落地實施。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了31個全國農業全産業鏈重點鏈。小麥作為主糧之一佔據兩個席位,分別由安徽和山東牽頭實施。這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的重點産業鏈。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産業發展處二級主任科員葉洋介紹,小麥全産業鏈建設,將聚焦增強全産業鏈優勢,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優化産業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安徽省謀劃中的小麥全産業鏈組成,既包括標準化生産、初加工、精深加工等生産環節,也包括物流體系、社會化服務、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等服務環節,還有科技研發、資金信貸保險等要素支撐環節。

“傳統意義上,我們對小麥産業的理解就是在農民種植。但從全産業視角看,這只是産業的前端和基礎。”葉洋解釋,安徽作為糧食大省不能一直靠銷售原糧,而是要從做麵粉到做麵條,再到加工成各類點心、主食、預製食品等。這些産品出來後如何定位?這就涉及到市場行銷、品牌打造等。要滿足加工需求,就要推廣更合適的品種,需要資金投入,這就涉及到社會化服務、科研和金融支援。“統籌考慮這些環節,推動融合,把更多主體帶到産業鏈中,就是全産業鏈發展的要求。”葉洋表示。

根據要求,隨著全産業鏈建設的推進,到2025年全省小麥綜合能力生産能力、品質安全水準、資源利用率穩步提升,播種面積穩定在4240萬畝,總産保持在1700萬噸以上,全省300畝以上規模種植大戶4萬戶以上,全省小麥全産業鏈産值將達1680億元以上。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産業集群、中筋小麥産業集群、軟質小麥産業集群、飼料小麥産業集群各1個,建設百億元企業1個,億元以上企業100個。打造燒餅、饅頭、麵條等地方特色面製品之鄉80個。

在此基礎上,將按照區位、資源、人力和産業基礎、要素成本、配套能力等綜合優勢,在全省建立3個小麥産業帶和加工集群,建立1個特色原料小麥生産基地。形成1個小麥産業研究院,建立1個省級小麥綠色食品綜合性服務平臺,N個綠色食品加工和觀光旅遊産業強鎮。

發揮小麥産業整體優勢,夯實重點鏈基礎

全省小麥年加工能力900多萬噸,居全國第四

安徽小麥為何能夠與山東一起,入圍重點産業鏈?

“總體看安徽小麥品質類型多、機械化率高、技術隊伍強、市場需求大,年小麥凈調出520多萬噸,産業整體優勢明顯。”12月15日,渦陽縣小麥全産業鏈融合發展會議舉辦,專家們圍繞全産業鏈建設,推動安徽小麥新階段高品質發展研討。會上,省小麥産業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分析了安徽建設小麥全産業鏈的優勢條件。

産量高、綠色底氣足。目前全省小麥種植面積和單産均居全國第3位,是全國小麥調出的重點省份之一,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安徽溫光水資源豐富,天然降水基本可滿足小麥生長需求,主産區土地平整,適合發展小麥生産。

品種類型多。汪建來介紹,安徽小麥強筋、中強筋、中弱筋均有種植,整體容重高、白度高、出粉率高,麵粉及製品適合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南方市場消費,能更好滿足美好生活需求。

小麥生産的政策好、科技支撐能力強。多年來,安徽省和市縣政府高度重視小麥生産,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小麥高産攻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建立了全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選育出一批優質多抗小麥品種,基本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在渦陽率先建立了小麥全産業鏈融合體,為全省小麥全産業鏈建設打下了基礎。

加工産能提升快速,且佈局進一步聚集。全省最大的麵粉加工企業五得利集團年加工能力120萬噸。而在渦陽,年加工能力250萬噸的金沙河有限公司已落戶,隨著它的建成,全省加工産能將進一步增加。

目前,安徽省小麥加工企業已有222家,其中國家級小麥加工龍頭企業8家,小麥日加工能力近3萬噸,年加工能力900多萬噸,居全國第四。麵條、餅乾、糕點等製品工業化生産規模持續擴大。以小麥為主要原料的白酒加工業進一步集中和升級,高端白酒企業古井酒、口子酒成為區域利稅大戶。全省小麥二産産值達587億元。

“從生産到加工,從社會化服務到科技支撐,安徽省小麥産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具備了相當的實力,有些還在全國處於領先,為重點鏈打造打下了紮實基礎。”汪建來表示。安徽推動小麥全産業鏈建設,不僅能提升自身産業發展水準,為國家糧食安全更好做貢獻,而且能夠示範帶動全國小麥産業發展。

探索全産業鏈運作機制,建立“鏈長制”和“鏈主制”

推動安徽小麥産業轉型升級,讓農業增效農民得益

汪建來認為,通過幾年的全産業鏈紮實建設,必將明顯提升安徽小麥在全國糧食生産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帶動建設高標準農田、種質資源保護、新型經營主體培訓、龍頭企業培育、品牌創建、文化建設等,發展與小麥産業有關的地方小麥深加工與特色食品,促進農旅結合,形成産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産業興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汪建來表示。

未來5年,全産業鏈上的各主體將紮實開展科技創新,建設一批綠色原料生産基地,繼續推廣按圖索“麥”經驗,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産業鏈。建設提升一批加工園區、産業強鎮和産業集群,促進精深加工和深度融合發展。引培一批大型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建設提升一批休閒鄉村旅遊基地。

與河南、山東比,安徽省小麥産業大而不強,主要弱在加工環節,特別是産業鏈條短,高附加值産品少。比如全省年小麥凈調出520多萬噸,佔全省産量的30%。加工企業多以初級加工産品為主,主食標準化、規模化生産比例偏低,高附加值産品少。

解決這些問題,正是全産業鏈發展重點指向之一。“下一步,在‘雙招雙引’中,將重點瞄準業內大型領軍企業,引進面製品精深加工和‘中央廚房’等商貿物流銷售兩大類型企業,讓安徽的小麥更多就地轉化,讓産業鏈越來越長,附加值不斷增加。”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産業發展處處長楊亞明表示。

讓農民更好受益,是重點鏈建設另一個側重點。楊亞明表示,安徽省將推動更多主體參與産業發展,特別是將農民與企業深度綁定,建立密切的利益聯結,讓農民分享更多的産業鏈增值部分。

在機制上,安徽省將深入探索全産業鏈發展的運作機制,包括建立小麥産業全産業鏈“鏈長制”,形成小麥産業全産業鏈“鏈主制”。按照“一個鏈條、一個鏈長、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個團隊”要求,由省級領導擔任“鏈長”,把培育發展農業全産業鏈作為重要任務,以省級政府或省級政府辦公廳文件出臺了指導意見或發展規劃,並有配套支援政策。繪製小麥全産業鏈各個環節和主體在內的“圖譜”,選擇在農業全産業鏈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的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擔任“鏈主”,牽頭構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