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本就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地方,形容她鐘靈毓秀、人傑地靈,那是毫不為過的,這裡的山山水水、一村一寨,都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今天給大家隆重介紹這裡的一個小鎮——下符橋鎮!
(圖/李賢龍)
(圖/李賢龍)
先從一個故事説起吧!話説元朝至正年間有一洪姓人氏在東淠河上游的河邊上,當時叫下埠口的地方,撿到一些金子,洪氏宅心仁厚沒有私藏,全部拿出來在河道處修築一座石橋,以方便兩岸鄉鄰來往通過。後因朝廷腐敗,治水不力,石橋垮塌,到了明弘治年間一位姓吳的知縣決定重修此橋,建橋期間一橋墩只要一建起就被河水衝塌,屢砌不成,疑為河中鬼怪所擾,於是請一得道高人施法除魔,那道人親授建造方法,又擬一道神符置於橋墩之上,大橋遂成,於是這座橋便稱之為下符橋,後來所處的小村子也就以下符橋命名,流傳至今。
(圖/李賢龍)
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其實我想如果傳聞為真的話,那道人應該是一位橋梁工程的行家裏手,至於神符嘛,肯定是愚昧年代忽悠人的一種把戲而已,不過也賦予了這個地方的一種神秘色彩,還是功不可沒的。哈哈!閒談而已,下面咱們還是言歸正傳。
(圖/李賢龍)
素有“霍山北大門”之稱的下符橋,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她位於縣城北部,離城也就十幾公里,105國道、六潛高速穿境而過,是由六安、合肥進入霍山的必經之地,距離六安火車站僅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商貿流通十分發達。丘陵地貌,地勢相對平坦,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宋代窯址、摩崖石刻等古跡依稀尚存,主要景點有10處,通光山、團山寨、老皇寺、聖人山、石神廟等,革命遺址3處,可以説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
、
(圖/李賢龍)
近年來,下符橋鎮以紅色資源為主流,以濃厚的民俗古文化作底蘊,以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為基礎,打造“三色”文化,效果顯著,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下面給大家細細的介紹幾處有代表性的地方吧!
(圖/李賢龍)
説起紅色,不得不感謝那些為我們的今天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們!三尖鋪紅色旅遊文化中心是一個可以緬懷先烈、感受紅色主題文化的好地方,走進這裡心靈會再一次受到洗禮。烈士陵園刻錄了615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其中下符橋籍的就有400位之多。天然形成的丹心湖,高聳的紀念碑,默默地致敬著那些曾經在這裡犧牲的戰士們。下符橋在皖西革命來説是較早播下火種的地方。1948年11月初的黑炭衝戰役就為皖西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圖/李賢龍)
烈士陵園左側是村委會,二樓建有“百年符橋”紅色紀念館。這裡佔地二百多平方米,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技術手段生動地展現了下符橋百年來的戰鬥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就。
(圖/李賢龍)
整個三尖鋪紅色文化中心,湖園結合,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可以説是一處寶貴的精神家園,對於想了解下符橋和來下符橋旅遊的人來説是一處不得不來的地方。
(圖/李賢龍)
陶瓷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黑釉”估計就有點陌生了。這就是我想説的第二種顏色——“古色”。
在上世紀80年代,在下符橋發現了宋代古窯群,佔地約為5400平方米,迄今為止已有近千年曆史。該窯共有3座窯爐,出土文物40余件,均為黑釉陶瓷器皿,當時它的發掘在安徽省尚屬首次,填補了省內古窯考古空白,意義相當重大。
(圖/李賢龍)
(圖/李賢龍)
(圖/李賢龍)
為了傳承這難得的千年陶藝文化,讓遊客感受古色古香的韻味,下符橋鎮將原區政府舊址改建而成“霍山窯陶瓷研究所”。這裡設有黑釉陶瓷藝術館、陶藝工作坊等參觀體驗區。假日期間帶孩子穿過長長的下符橋老街,來這裡體驗穿越千年的古窯文化,還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培養孩子的手工創作能力和對陶瓷藝術的感知能力,燒製成型後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郵寄到家,這裡不錯吧!
(圖/李賢龍)
下面該説説這裡的第三種“顏色”綠色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符橋鎮積極打造“旅遊+農業”的新型模式,實現鄉村振興,全力打造“花果小鎮”。今天的下符橋可謂是煥然一新——春能賞花、夏可納涼、秋可摘果。桃園、藍莓園、葡萄園、濕地公園、智趣田園、陌上花海、龍蝦垂釣園、火龍果基地、黃牛養殖基地等等,簡直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圖/李賢龍)
冬季雖然有些水果鮮花已經下市,但是我們還可以去東淠河沿岸的濕地公園,體驗無與倫比的生態魅力;去智趣田園,穿越叢林深處,看看小動物,坐坐網紅小火車,體驗親子樂趣;去黃牛養殖基地,體驗一把“牧童騎黃牛”的快樂,等等……
、(圖/李賢龍)
(圖/李賢龍)
好了,就説到這吧!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百説不如一嘗”,趕快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去下符橋感受她的魅力吧!(文圖均由霍山微旅遊授權發佈,作者:李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