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全國新建或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逐步形成覆蓋面廣、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普惠性強的體育公園體系。結合《“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相關內容,加快體育場地設施數字化改造,優化體育公園建設與運營模式,已成為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
加快建設智慧化健身場地設施
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以5G、AI、IoT、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在近幾年的飛速發展,體育公園從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兩個維度共同構建智慧運動生態,為全民健身提供多種智慧化服務。
二沙島體育公園是廣州首座智慧體育公園,去年10月完成改造後免費向市民開放。該公園引入了智慧智慧康體設施群,部分健身器械配備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市民在進行鍛鍊的同時可以順便助力公園發電,同時使用手機掃描器械上的二維碼,可立即查看自己與其他使用者的運動數據,在虛擬時空中開展體育競賽。“這是我見過最高端的公共健身器材,如果不是家離得遠,我也會每天來這裡健身。”一位正在健身的市民説。將智慧科技與全民健身結合是二沙島體育公園吸引市民前往的一大亮點。在體育場地設施數字化改造過程中,建設智慧體育公園、智慧健身路徑、智慧健身步道等智慧化健身場地設施一直被視為重點。2018年,北京市海淀公園經過改造,變身全球首個AI科技主題公園,智慧步道、AR太極教練等人工智慧設施“藏”在其中。通過資訊技術聯結運動場景或智慧裝備,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使市民在參與體育鍛鍊時更好地實現強身、健心等目的。
為落實“十四五”規劃有關任務目標,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將“提高智慧化水準”作為一項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現在是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與各行各業都在融合過程中,因此體育領域的智慧化發展是大趨勢。”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艷麗認為,智慧化體育公園可以從大力發展智慧型基礎設施入手,同時從整體佈局體育公園的資訊化網路,最終在落地過程中創造應用場景,讓居民體會到體育公園的樂趣。
提高體育公園運營管理水準
體育公園的建設是以公益為導向的,也就是説基於為全民健身服務的目的,體育公園不具有強營利性。過去的體育公園主要由各地政府牽頭負責建設與運營,但受財力與精力所限,不少地區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和管理負擔。伴隨國家經濟改革的深入以及體育産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和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如今的體育公園需要進行多元化的運營管理。
此次《意見》精準發力解決痛點、難點,通過鼓勵第三方企業化運營、靈活採取多種運營模式、提高運營管理水準三點對優化體育公園運營模式提出了具有實操性的意見。湖南省體育産業集團在湖南省婁底市打造的青山體育公園,就採用了《意見》中支援的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DBFOT)模式。集團總經理陳彬表示,青山體育公園在滿足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前提下,優化空間功能佈局,創新産業資金融資投入模式,植入智慧管理模式,優化運營管理效率,引流運營服務主體,實現事業建設、産業發展,打造體育公園可持續發展路線。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李艷麗表示,鼓勵社會力量介入,引入第三方企業運營,既能為企業涉足體育領域提供新途徑,也能減輕政府在建設和運營方面的負擔。《意見》還指出,要在體育公園推廣智慧管理,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未來的體育公園將圍繞這個專業的方向進行發展,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智慧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體育健身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