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分享到 0

全國各地落實“雙減”成效如何?看看數據怎麼説

“雙減”後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與初中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具體情況怎樣?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什麼影響?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全國各地落實“雙減”具體措施的成效如何?

從2013年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組織實施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對分佈在全國21個省級單位的112所初中、200所小學的4萬多名學生及其家長、教師、學校領導就基礎教育領域裏的廣泛議題進行了持續調查。今年暑假期間和秋季學期開學以後,就“雙減”工作的落實情況及各相關方面的意見和看法又展開了專題調查,讓我們一起看看數據怎麼説。

近幾年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中有42.2%希望子女能讀到碩士及以上學歷,希望子女讀到本科的有53.5%,兩者合計95.7%,這與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容量有著不小的差距。並且,只有31.4%的家長表示能接受子女在初中畢業後分流去職業學校。

在對子女教育充滿較高期望的同時,廣大家長還表現出高度的教育焦慮。小學和初中生的家長們有84.1%的同意“孩子受到全面且良好的教育,是將來應對激烈社會競爭的最有效手段”的説法,82.1%的家長同意“小學或中學能否上好的學校,對於孩子的發展非常關鍵”,54.6%的家長同意“家長需要盡一切可能為孩子提供最有利的條件,至少不能比其他大多數孩子差”,54.5%的家長同意“孩子如果考不上好的大學,人生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47.6%的家長同意“家長為子女教育投入再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也不過分”,46.1%的家長同意“孩子教育上的成功都需要以犧牲一定當前的快樂為代價”,甚至有22.3%的家長認為“孩子比周圍多數孩子的表現差,對家長來説是非常難堪的事”,有21.8%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家長對子女教育失敗的表現”。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們對子女教育期望和教育焦慮普遍處於高位,直接轉化成對子女學習要求和校外培訓的壓力。

“雙減”前,2021年春季學期有48.1%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參加了學科類校外培訓,50.8%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參加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班或請過家教

數據顯示,在“雙減”工作全面落實之前的2021年春季學期,一年級小學生課後完成學校佈置的書面作業平均時間為0.3小時,二年級學生為1.1小時,三年級學生為1.3小時,四年級學生為1.5小時,五年級學生為1.5小時,六年級學生為1.5小時,七年級學生為1.6小時,八年級學生上升到了2.1小時,九年級學生更是達到了平均2.2小時。這顯然與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時間不超過90分鐘的減負目標存在一定的差距。過重的作業負擔會造成對學生體育運動時間、社交娛樂時間、甚至睡眠時間等其他類型生活時間的擠壓,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春季學期,有48.1%的小學和初中生參加了學科類校外培訓,包括參加校外培訓班或者是請家教。並且從小學到初中,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率也持續提高。小學一年級有三分之一(33.3%)的學生參加了學科類校外培訓,二年級有41.6%的學生參加了學科類校外培訓,三年級為43.9%,四年級則一下提升到了49.6%,五年級為49.7%,六年級達到了51.8%。初中階段,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率都超過了一半,並且逐年級增長,七到九年級分別為54.6%,55.4%,56.6%。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除了51.9%的沒有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以外,有17.8%參加了一門學科類校外培訓,16.8%參加了兩門學科類校外培訓,13.6%參加了三門及以上的學科類校外培訓。這些近半數的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平均每週花費時間4小時,學期學費支出平均為7341元。

在體育、音樂、美術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方面,2021年春季學期,50.8%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參加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班或請過家教。這部分學生平均每週花費時間3.9小時,學期支出平均為6328元。不同於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隨年級增長而升高的趨勢,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呈現隨著年級的增長快速下降的趨勢。一年級小學生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例高達67.4%,二年級為63.0%,三年級為63.9%,四年級降到了6成以下,為55.1%,五年級為51.3%,六年級為52.7%。初中階段,學生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例更是急劇下降,七年級為38.1%,八年級為25.4%,而九年級只有17.9%的學生參加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這樣一增一減兩種趨勢,使得在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隨著年級的增長日益呈現出以學科類培訓為主的格局。

調查數據顯示,在2020年全年,家中有小學生及初中生的家庭在子女校外培訓方面的支出平均為21487元,中位數支出為10000元,平均佔家庭在2020年總收入的15.3%,有25.1%的家庭子女校外培訓支出達到或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的20%,10.3%的家庭子女校外培訓支出達到或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的30%。所以,校外培訓不僅是學生和家長在時間和精力上的負擔,對家庭的支出也是一個較重的負擔。

“雙減”後,2021年秋季學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小學和初中生為21.7%,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率為38.9%

進入“雙減”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的2021年秋季學期,數據顯示,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小學和初中生為21.7%,比春季學期的參與率下降了26.4個百分點。這一部分學生平均每週用時5.4小時,每人平均學期支出7326元。與上學期相比,平均每週用時增加了1.4小時,而每人平均學期支出減少了15元,這説明“雙減”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不僅顯著減少了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學生的數量,同時也降低了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收費,減輕了家長負擔。

2021年秋季學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比率為38.9%,與上學期相比下降了10.9個百分點。這一部分參加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學生平均周用時3.8小時,比上學期少0.1小時;學期支出5600元,比上學期減少了728元。在時間和支出上與上學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但支出下降的比率更大。再一次體現出“雙減”工作的落實不僅降低了校外培訓的參與率,同時也推動了校外培訓收費水準的下降。

大多數家長贊成政府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舉措,超七成的家長對學校本學期提供的課後服務表示滿意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政府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舉措,有42.6%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家長表示非常贊成,29.6%的家長比較贊成,兩者合計72.2%;有16.9%的家長不表態;只有6.4%家長比較不贊成,4.5%的家長非常不贊成,兩者合計,對政府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舉措不贊成的家長不到十分之一。

在政府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各項具體規定中,家長對於“校外或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晚于晚九點”這條規定的支援度最高,達83.6%;“線上培訓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的不良學習方法”,支援度為78.1%;“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支援度為66.6%;“學科類培訓機構必須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支援度66.4%;而“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這條規定的支援度為62.2%;對“嚴禁校外培訓提供境外教育課程”這條規定的支援度相對最低,但仍有55.4%的支援率。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提供課後服務是貫徹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調查顯示,2021年秋季學期,全國65.6%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提供了課後服務。這部分學校中有44.5%的是本學期才第一次開始提供課後服務的。對於家長接孩子有困難的學生,有58.3%的學校提供了延時託管服務。另有19.6%的學校課後服務有第三方機構和個人參與。

在課後服務的內容上,86.4%的學校組織完成課後作業,79.6%的學校安排學生自主閱讀,68.6%的學校開展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60.2%的學校組織科普活動,58.2%的學校組織社團活動。調查中也有14.4%家長反映學校在課後服務中存在講授新課或集體補課的現象。

對於子女所在學校本學期的課後服務,有33.0%的家長表示非常滿意,37.2%的家長表示比較滿意,兩者合計70.2%;有23.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課後服務一般;只有3.9%的家長對學校本學期的課後服務比較不滿意,2.4%的家長非常不滿意,兩者合計,對子女所在學校本學期提供的課後服務不滿意的家長不到一成。

形成合力,確保“雙減”工作的持續深入進行,讓基礎教育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回歸其本質

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以來的調研數據看,全國各地在落實“雙減”工作上取得了切實的成效。同時,對於在我國落實“雙減”任務的複雜性和長期性,也應該有充分的認識。

無論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還是在對被國際上稱為“影子教育”的校外培訓的治理上,我國周邊的日本、南韓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走過彎路,有不少經驗和教訓。“雙減”工作的深化和持續,需要對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的危害有深刻清醒的認識:第一,是校外培訓的過度無序發展擠壓了學校教育,影響了義務教育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應有的功能,破壞了教育公平。第二,過重的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導致將學業成績作為最主要的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綜合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價值觀的培育和發展。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的數據顯示,在初中九年級時,學生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為15.2%,近視患病率為66.4%,疑似抑鬱率為13.6%,對這些應予以高度重視。第三,導致學生和家長在教育投入上的惡性競爭,但是對學生最基本能力的提升沒有明確效果。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的數據顯示,校外培訓只是提高了學生部分學科考試的成績,而與學生基本認知能力與創造力的發展與提升沒有相關性。所以,政府各部門、學校、家庭、各相關社會力量應形成合力,確保“雙減”工作的持續深入進行,讓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回歸其本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作者:王衛東,係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項目負責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