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 産學研協同創新真題真做

一年來,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聚焦制度創新,助力産業發展,緊緊圍繞打造“三地一區”兩中心,能級不斷提升。為進一步促進科技研發協同創新,蚌埠片區圍繞主導産業,優化科技研發資金保障體系和管理模式,探索構建“政府立題、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的科技研發協同創新服務模式,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為主導産業做大做強注入了強勁動力。

圍繞主導産業構建科研資金支援新模式

加快構建科技協同創新的核心在於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這種用聚乳酸製成的襪子即便穿了一個星期不洗也不會發臭,因為這種材料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禮平手裏拿著一雙黑色的襪子介紹説。豐原集團研發的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是以玉米等含澱粉生物質或秸稈纖維素為原料,經生物發酵乳酸提取聚合而成,具有環保、無毒、可降解等優點,可完全替代石油化工産品和塑膠製品。“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都是新材料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益於政府部門的引導,我們在生物基新材料的研發中,不斷加強成果轉化,目前已開發出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陳禮平表示。

為解決主導産業發展關鍵技術難題,蚌埠片區設立産業創新聯合攻關資金,每年安排專項科研經費,創新性地採取雙向“二八”合作模式,即根據企業不同研發週期的資金需求特徵,在研發階段政府出資80%,企業出資20%,給予較大力度研發支援。此模式在為企業研發提供資金支援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研發風險,提升了企業研發積極性,從而促進資本向科研成果的轉化。

為使創新資金的使用更加規範化、制度化,對於資金管理使用模式進行進一步探索,企業不再參與資金管理,政府、企業相關資金全部撥付至高校院所,由其科研管理部門按照縱向課題進行管理。項目研發團隊根據研發進度,據實向科研管理部門申請經費,該模式實現了經費投入方、使用方、管理方的三方分離,確保了項目研發經費使用的真實性、規範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聚焦現實需求聯合各類主體實現協同攻關

加快構建科技協同創新就要全域全員全要素在創新平臺上“合唱共舞”。為此,蚌埠片區主動牽頭,聯合各類主體實現協同攻關。整合全市大院大所科技服務資源,加大科技成果有效供給,經院所招標、團隊揭榜、專家論證,協同“政産學研用金”各創新主體,圍繞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內容進行合作。組建聯合創新實驗室,搭建産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集中突破新材料等産業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科技創新前瞻佈局和資源共用,實現産學研科技創新主體的有效協同,並打破“資訊不對稱、合作不對等”的局面。

産業是發展之本,蚌埠片區以産業化應用為目的,創新考核方式,與高校院所科研團隊簽訂科研任務書。政府聯合企業對科研項目進行考核,全面弱化專利、論文等指標,突出樣機、生産線、工藝路線等可産業化內容,並將此作為項目驗收結題的重要依據。項目研發完成後,企業按約定進行産業化投入,使研發成果能夠快速有效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避免研發、應用“兩張皮”。

企業是創新主體,蚌埠市在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和高端裝備製造等重點産業領域不斷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規模大、平臺性高、帶動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提供跟蹤服務,推動其做大做強。蚌埠市科技局創新管理科相關負責人指出,為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政府部門不斷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在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組織保障、加大資金支撐的同時,建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突出科技創新、産業協同發展等方面的考核評價體系。

産業協同創新資金支援新模式的順利實施,解決了企業研發的後顧之憂,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創新意識,促成了一批企業與高校開展合作,豐原集團、昊方機電等企業與大院大所合作項目89個,全市共吸納、輸出技術合同額超過60億元,登記省科技成果1048項,其中産業化應用成果729項,産業化率達69.5%,高於全省平均24個百分點,轉化率位居全省第一。(圖/文:李世龍、朱琳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