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在蚌埠組織召開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方案論證會。會議認為,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基礎良好,建設方案合理可行,建設任務及目標明確,建設資金方案合理,一致同意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通過論證。
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范書建,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一級巡視員王有軍,蚌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葛銳出席會議並講話。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慶學、李賀軍、袁亮、王玉忠、錢旭紅、劉正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7位院士組成,對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進行了論證。中國科學院院士、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張清傑,中國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壽參加論證會。會議由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技術創新處處長趙策主持。
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牽頭建設,按照“公司+聯盟”形式,成立法人實體負責運營和管理,現有11家股東單位,同時匯聚了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硅酸鹽學會、天合光能、福耀集團、東旭集團等80家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和生産企業,形成了玻璃新材料的全産業鏈和創新鏈覆蓋,在安徽省製造業創新中心評估中獲唯一優秀等次。
會上,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立雲從建設背景、建設基礎、建設目標與內容、運作機制、效益測算5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的建設方案。與會專家從創新中心的成員單位組成、體制機制運作、智慧財産權管理、人才吸引及培養、技術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質詢和討論。
范書建指出:
從整體上看,我國玻璃新材料“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部分高端玻璃新材料産品和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因此將玻璃新材料列入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領域指南,目的就是要解決産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缺失、支撐保障能力較弱、可持續發展能力發展不強的問題,實現玻璃産業的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在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一是要立足於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堅持共性技術的研發,為全面提升玻璃新材料行業技術水準提供基礎性支撐;二是要進一步匯聚行業創新資源,建立完善的開放共用機制,確保産業鏈上各種創新資源和要素能夠在創新中心形成有效的創新合力;三是要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完善技術成果擴散轉移機制,充分推動各類主體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準;四是要有靈活合理的市場運作機制,確保創新中心能夠逐步走上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道路。
王有軍表示:
要以創新中心建設方案論證通過為契機,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産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中心建設方案,努力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探索出安徽經驗。安徽省經信廳將一如既往支援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繼續保持三個不變:一是省市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不變,繼續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二是在現行政策框架下,優先支援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的政策取向不變;三是在“十四五”期間,我省開展製造業創新工作的培訓工作的力度不變,為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葛銳表示:
蚌埠市委市政府將以本次論證會為契機,進一步明重點、出政策、解難題,著力做好兌現配套資金、強化重點保障、拓展支援領域三方面工作,全力支援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建設和運營,為玻璃新材料産業發展提供創新引擎,不斷培育壯大我國玻璃新材料産業。
彭壽表示:
要立足建設方案論證通過為新起點,以打造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標桿為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研發能力建設,致力於突破發展急需的短板和弱項;二是加強創新成果工程化能力建設,提高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水準;三是加強技術擴散和産業化能力建設,加快創新成果大規模商用進程;四是加強自我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能力建設,確保創新中心逐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造血、自我發展。
會後,專家組一行調研了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創新中心研發場所及中試基地。
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司、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蚌埠市政府等有關負責人,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股東和聯盟單位代表等共50余人參加論證會。(圖/文: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