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安徽的“世界級”造車夢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2018年4月的一個春夜,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總裁王傳福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無為。這位新徽商笑稱“水還是原來的水,菜的味道還是一樣。房子、街道已經看不到原來的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前王傳福已捐資在家鄉興建了比亞迪大道、比亞迪大橋。但在鄉親們的期待中,這裡還缺個比亞迪工廠。

其實,不只是無為,在整個安徽,到那時為止,比亞迪都沒有進行重大投資。不過,1個多月後,比亞迪與無為簽約,投資15億元建設軌道交通産業項目。此後幾年,特別是2020年底以來,比亞迪佈局安徽的速度驟然加快。

2020年12月,比亞迪刀片電池項目簽約落戶蚌埠。今年7月,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註冊成立;8月,比亞迪又在無為佈局電池項目。7月9日,在與安徽省委、省政府舉行的工作座談會上,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將把安徽作為投資佈局的重點省份,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催生更多高品質合作成果。

就在比亞迪密集佈局安徽的同時,另一家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中航鋰電,也在與合肥商談投資事宜。 8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協議,總投資248億元的中航鋰電合肥基地項目落地長豐縣。

除了比亞迪和中航鋰電,外資車企巨頭也在加快佈局安徽。4月16日,大眾汽車(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簽約。大眾宣佈投資超200億元,在合肥經開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製造基地。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版圖中,2021年的安徽,各路“豪傑”紛至遝來。“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推動我省汽車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實現汽車強省的必由之路。”省經信廳負責人表示,當前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正駛入發展快車道。據省發改委統計,今年年初以來,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雙招雙引”項目71個,總投資1925億元,其中在談項目41個、總投資1604億元,意向項目16個、總投資244.8億元。

安徽何以吸引各路“豪傑”?從中航鋰電合肥基地項目簽約雙方發佈的資訊中,可以找到答案:“雙方合作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目標:世界級産業集群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那麼,時勢是什麼?

從全球範圍看,百年汽車工業的大變革,日漸雲開月明,新能源汽車勢不可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千萬輛,當年賣出320多萬輛,其中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銷量佔比均超過四成。鋻於汽車工業産業鏈長、覆蓋面廣、關聯産業眾多的特點,代表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必爭之地。

就中國來看,經過多年努力,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産能和最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跨國公司開始借助在中國的佈局拓展全球市場,如特斯拉就將上海工廠生産的Model 3齣口歐洲市場。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版圖中,安徽起步早、發展基礎好,具備一定先發優勢。“無論是整車還是動力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均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行業領先企業。”省經信廳負責人介紹,2020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産量10.5萬輛,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

進入“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汽車工業變革在加速演進。以中國市場滲透率(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體銷量的比例)這一關鍵指標為例,2005年到2015年,用了10年突破1%;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僅3年多就從1%提升到5%;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補貼退坡、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行業增長短暫停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增長重返快車道,今年前7個月市場滲透率已達10%。

大變革意味著大機遇。安徽力圖擴大已有優勢。今年6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的目標。按照省委部署,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編制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整車生産規模300萬輛,出口規模60萬輛,産值突破1萬億元。

時移世易,新能源汽車産業已進入“大爭之世”。對於在這條新賽道上的競逐者而言,欲爭世界,必爭中國;欲爭中國,必不可忽視安徽。

雪中送炭,引來“新勢力”

其實,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存在感與影響力,與在傳統汽車工業中的“段位”形成鮮明反差。

以2020年為例,安徽整車産量116.1萬輛,僅佔全國總量的4.6%,在省級行政區裏位居中游,與頭部省份兩三百萬輛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儘管有江淮、奇瑞兩大自主品牌,但龍頭企業大而不強,與國內汽車強企相比缺乏競爭優勢。

近兩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受關注之高、風頭之勁,很大程度上可歸功於對造車新勢力蔚來的引進。

今年4月10日,特斯拉CEO馬斯克發了一條微網志:“恭喜蔚來,這是一個艱難的里程碑。”配圖是蔚來第10萬輛量産車在合肥製造基地下線。

這的的確確是“一個艱難的里程碑”。就在不到兩年前,蔚來還在經歷資金鏈幾乎斷裂的極限壓力。2019年,蔚來虧損超過110億元,為了“續命”將員工數量從1萬餘人縮減到約7000人,創始人、CEO李斌被戲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

關於合肥將蔚來從“重症監護室”拉回來的故事,在産業界、投資界已經為人們所熟知:2020年上半年,合肥在蔚來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果斷出手,由地方國資平臺合肥建投聯手國投招商、安徽省高新投等戰略投資者,向蔚來投資70億元。

根據相關協議,蔚來中國總部入駐合肥經開區,中國範圍內包括整車研發、供應鏈與製造、銷售與服務以及能源服務等相關核心業務與資産,均注入蔚來中國的法律主體蔚來(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合肥的雪中送炭,帶動資本市場對蔚來態度的逆轉。隨後,蔚來股價飆升,銷量也一路上漲,2020年新車交付量4.37萬輛,今年前7個月交付量已接近5萬輛,位居造車新勢力之首。

投資蔚來的成功,讓合肥“最牛風投城市”的名號刷爆網路,但僅以資本回報為目標的“風投”二字,顯然不能概括合肥的投資邏輯。

在蔚來案例中,合肥重資入場,所謀者大。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引進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有利於合肥完善新能源汽車産業佈局,提升在全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蔚來中國總部項目落地,能夠發揮整車龍頭引領作用,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對打造強大的産業集群至為關鍵。

整車帶動,“雙核”驅動

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合肥引進蔚來中國總部,種子在數年前便已埋下。從更長的時間段看,這與安徽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早期“落子”大有關聯。

作為安徽省屬企業,江淮汽車于2016年4月與當時還只是“PPT造車公司”的蔚來簽署協議,由蔚來授權商標和相關技術,江淮汽車負責生産雙方商定的新能源汽車車型。2018年6月15日,位於合肥經開區的江淮蔚來先進製造基地投入使用,李斌的造車夢終於從PPT落地。 2020年蔚來中國總部入駐合肥,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江淮汽車獨自研發、生産新能源汽車,則比替蔚來代工要早得多。它和安徽另一家自主品牌車企奇瑞汽車,都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産與應用推廣的企業。

2002年,江淮汽車啟動新能源汽車産業化技術路線探索,2009年提出以“純電動”為主攻方向。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面爆發時,江淮第五代純電動汽車iEV5已經上市。

奇瑞則是在1999年底就成立了清潔能源汽車專項組,2002年中標國家“863”計劃電動轎車重大專項,2014年奇瑞eQ純電動汽車上市,2017年推出了銷量表現出色的奇瑞小螞蟻eQ1。

江淮總部所在的合肥、奇瑞總部所在的蕪湖,2013年雙雙入選國家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2015年同時被安徽確定為省級新能源汽車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雙核驅動的區域格局,自此成形。

也是在2015年,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這是省級層面第一份專門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的目標。

大眾汽車與安徽的合作,同樣是在2015年“結緣”。當年10月底,李克強總理陪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安徽。在默克爾抵達合肥前,李克強總理到江淮汽車考察了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産情況,強調要瞄準産業發展前沿,推動開放合作。次年9月,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簽署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7年6月,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江淮與大眾正式簽訂協議,成立合資企業江淮大眾。

此後,安徽逐漸成為大眾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佈局的重心。特別是2020年5月底,江淮與大眾簽署戰略合資合作協議,大眾增資擴股,增持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將大眾新能源汽車中國總部和基地落戶合肥,並設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

以江淮、奇瑞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以蔚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大眾(安徽)為代表的合資項目……至此,安徽在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領域呈現多線並進的局面。

志在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的安徽,仍在努力吸引更多整車企業落戶。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援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佈局安徽,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發揮整車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已是安徽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既定“打法”。未來,令人遐想。

“順藤摸瓜”,強鏈補鏈延鏈

整車企業對零部件配套企業的集聚發展,帶動作用有多大?

今年4月29日,合肥與蔚來簽訂投資協議整整一年後,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區正式開工,規劃佔地總面積近1.7萬畝,規劃整車年産能100萬輛、電池年産能100GWh。

在合肥與蔚來的願景中,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産業園區不僅會有整車的研發、製造,還會有晶片、電機、電池等優勢零部件配套企業入駐,形成集研發、製造、示範應用、産業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産業鏈,最終建成後年産值可達5000億元。

作為新的産業賽道,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一大不同,體現在價值鏈分佈格局上。與傳統汽車行業零部件企業相比,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在價值鏈中佔據著更高位置。提升零部件就近配套率,既可穩固供應鏈,也能在價值鏈上“吃下”更大份額。

目前,安徽在動力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等關鍵領域,已經擁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行業領先企業,但要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還需要更加強大的配套能力。

按照産業鏈圖譜“追根溯源”“順藤摸瓜”。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要超過70%,培育若干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孵化或引進一批行業隱形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動力電池系統堪稱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部件,在整車成本中佔比近40%。 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回暖,動力電池供需缺口巨大,行業頭部企業大舉擴張,成為各地招商引資激烈爭奪的焦點。在這一輪行業擴張中,安徽頗有斬獲。

繼比亞迪在蚌埠和無為分別投資動力電池製造項目、中航鋰電在合肥建設生産基地後,8月底,孚能科技與蕪湖市簽約年産能24GWh新能源電池項目。在此之前,蜂巢能源與馬鞍山于4月底簽約,投資110億元建設動力電池電芯及PACK生産研發基地。加上安徽本地企業國軒高科,今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已有5家在安徽佈局。

以整車龍頭企業帶動零部件優勢企業的轉移、集聚,以關鍵零部件企業為支撐推動産業鏈優化升級。沿著産業鏈供應鏈“順藤摸瓜”,將有助於安徽形成整零協同、互融共生的産業生態,在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塑中佔得先機、贏得主動。

逐浪宜趁早,佈局智慧網聯

2020年7月3日,美團創始人、CE0王興發了一條“飯否”:“現在回想起來,對於智慧電動車這波巨浪,我屬於後知後覺的了。我2016年買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一直用著覺得挺好,但我並沒有更深入去想這意味著什麼,直到去年。”

王老闆“更深入去想”的結果,是個人出資2.85億美元,領投了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C輪融資。

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可謂百舸爭流。阿裏、騰訊、小米、美團、百度、360等網際網路企業,或投資入股,或直接下場造車。究其原因,除了這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外,新能源汽車的産品屬性也是關鍵因素。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與其説是交通工具,倒不如説是比手機更大的移動智慧終端。電力驅動的內在特性,決定了新能源汽車可以更好地適應線控技術落地,更加智慧化、網聯化。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2025年、2030年我國銷售新車聯網比例將分別達到80%、100%。

從硬體到作業系統,從成千上萬獨自運作的車輛到車車互聯、車路互聯的巨大車聯網,智慧化、網聯化將給汽車行業生態帶來劃時代變革,影響之深遠不亞於新能源帶來的動力革命。浪潮初起時,安徽已經行動。

今年,合肥市政協圍繞“加快新能源暨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發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産業集群”主題,提出了多項建議。合肥市經信局對相關建議的答覆仲介紹,將重點以包河區為載體打造智慧網聯先導區。

事實上,2020年8月,安徽首條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示範線——合肥市包河區塘西河4.4公里智慧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線,已投入試運作。

在蕪湖,奇瑞智慧網聯汽車創新園落戶皖江江北新興産業集中區。位於蕪湖市鳩江區的自動駕駛新銳企業酷哇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初見成果,已在長沙、成都、天津等10多個城市贏得市場訂單超過10億元。

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中,“智慧汽車生態初步建立”被設定為五項目標之一:到2025年,中高級智慧汽車實現特定環境市場化應用,多級別、多場景智慧汽車測試和智慧交通示範路網設施環境基本建成,“人—車—路—雲”高度協同的智慧基礎設施初步建成。

安徽的“三可恃”

在現代工業中,很少有一個産業,像汽車産業這樣鏈條長、覆蓋面廣,對國民經濟影響深遠。

當前,全球汽車産業正進入百年未遇的大變革。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廣度,重構著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變局是後來者的機遇。舊格局的裂縫,便是新力量成長的空間。汽車産業大變革,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重大機遇,也是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世界級産業集群、成為汽車強省的重大機遇。能否把握機遇、換道超車?安徽有“三可恃”。

安徽的工業精神,最突出地體現在汽車産業中。在中國汽車市場幾乎被合資品牌一統天下的時候,從皖江畔的幾間小草房裏走出的奇瑞,篳路藍縷,頑強拼搏,終成民族汽車工業的驕傲。自主創新、不甘人下、勇於爭先的精神,此為“一可恃”。

安徽對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高度重視。按照省委部署,省政府開展專題研究,政府、專家、企業、商協會共同研討,理清産業鏈構成、發展方向和發力重點、實現路徑,打通從“是什麼”到“幹什麼、怎麼幹”的實踐邏輯。産業發展手法步法打法的專業化、實操性,此為“二可恃”。

安徽綜合實力已經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安徽生産總值突破2萬億元,進入省級行政區十強。與綜合實力提升相伴隨的,是産業結構加快升級,産業體系更加健全,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撐能力更強。此為“三可恃”。

每一次,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潮來臨時,能夠站在浪潮之巔的國家、地區或個人,總能順勢而為,成就一番大業。對於弄潮者而言,最幸運的莫過於趕上這樣一波浪潮。汽車産業大變革的浪潮洶湧而至,安徽將如何逐浪而起、乘勢而上?且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