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合肥市民生活的“標配”。但不少市民可能並不清楚,生活垃圾除了回收再利用的一部分之外,剩下的都到哪去了?其實,在合肥,生活垃圾還是發電的重要“原料”。合肥生活垃圾處理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已經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每天近8300噸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點亮合肥萬家燈火。
生活垃圾實現焚燒發電
今年1-7月份,全市共處理生活垃圾176.68萬噸,日均處理8333.96噸,焚燒發電約6.1億千瓦時。
9月5日,在肥東縣迴圈經濟示範園內,2013年起即投入使用的合肥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節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平穩運作。工作人員輕輕推動操作桿,懸挂在垃圾倉頂部的一個巨型抓鬥,一把抓起近9噸生活垃圾,投進焚燒爐。
在控制室下方,巨大的垃圾倉裏堆滿了城市生活垃圾,這個垃圾倉長260米、寬34米、高30米,最多能存放2萬多噸垃圾。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在倉裏經過發酵,瀝出水分後才可以焚燒發電。
“我們這裡通過垃圾焚燒一年發的電量,可以滿足合肥市28天的居民生活用電。”該負責人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處理能力每天2000噸,201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平穩運作即將滿8年。
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場的“落幕”
位於肥東縣龍泉山的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原本是全市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如今也實現了垃圾焚燒發電。
今年4月9日,合肥市最後一車生活垃圾進入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傾倒完成,該場停止接收生活垃圾。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這裡已累計填埋生活垃圾1150萬噸。
7月7日,合肥市龍泉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通過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作。該項目佔地142畝,總投資約18.28億元,正式投産運作後日處理生活垃圾可達3000噸。
這裡3月30日開始接收生活垃圾,第一台機組5月31日投産,第二台機組6月24日投産,截至目前已接收垃圾超過21萬噸,發電量8200萬千瓦時,上網電量6800萬千瓦時。
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
龍泉山垃圾填埋場的填埋使命終結,同時,隨著這裡的焚燒發電項目開始試運作,標誌著合肥生活垃圾進入“零填埋、全焚燒”時代。
據了解,合肥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近5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根本性、全局性的轉變。
5年前,合肥市進行焚燒發電處理的原生生活垃圾年均增長率都在10%以上,最高年份達到了16%,但目前垃圾的增長率降到了6%左右。合肥市的生活垃圾處理量並沒有因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而急速增長。
通過適度超前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合肥市實現了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穩定達到100%,垃圾焚燒處理率在全國走在前列。
除了肥東縣境內的2座,合肥市還有長豐北城1座、肥西1座、廬江1座、巢湖1座,共6座垃圾焚燒處理項目。不同的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有相對應的覆蓋區域,這樣的總體佈局,避免了生活垃圾穿城而過。
圖片:長豐縣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
目前,全市日常生活垃圾大約有8300噸,而全市6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每天垃圾處理規模達到9000噸,也就是説垃圾處理規模已大於垃圾産生量,合肥市生活垃圾處理已經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龍泉山將啟動生態修復
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已累計填埋生活垃圾1150萬噸。已經埋在山裏的垃圾,如何做好進一步維護管理?合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庫區建有水準防滲、雨污分流、滲濾液及地下水收集導排、滲濾液處理、填埋氣收集利用等五大環保系統。在龍泉山垃圾焚燒發電開始之前,就一直在用填埋産生的氣體發電。今年1-7月份,龍泉山垃圾填埋場日均處理生活垃圾1156.12噸,共計利用填埋氣量525.94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5.86萬噸,發電量1233.48萬千瓦時。
圖片:滲濾液膜處理間
據介紹,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共有4個滲濾液及濃縮液處理設施。滲濾液總處理能力達到每天2400噸,遠遠大於滲濾液産生量,各設施出水穩定達標。今年1~7月份,共處理垃圾滲濾液37.09萬噸,日均處理1749.53噸。污水處理達標後,並沒有直接排放,而是併入污水管道,到迴圈經濟示範園內的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次處理,最終以更高標準實現排放。
生態修復後的龍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場效果圖
此外,為改善龍泉山垃圾填埋場及其周邊環境,現已啟動終場覆蓋和生態修復工程,概算投資約5.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垂直防滲、管線綜合、雨污分流、堆體整形、封場覆綠、好氧修復以及生態修復協調區等附屬工程,項目建成後將綜合恢復本地區生態環境,還本地區原貌。目前,項目Ⅰ標段垂直防滲工程已開始施工。(圖文由合肥市城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