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安徽發佈“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

“十四五”期間,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540萬人……8月26日,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佈“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規劃中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予以解讀。

聚焦七大方面 30項重點工程項目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程光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安徽人社發展目標,概括為“八個更”,即:就業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城鎮居民增收更加穩健合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公平可持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規模更大素質更優、勞動關係更加和諧穩定、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優質。

規劃依次部署了就業、城鎮居民增收、社保、人才人事、勞動關係、人社公共服務、服務區域發展等七個方面32項重點任務。

就業創業促進工程、社會保障提升工程、新階段江淮英才工程、技工強省建設工程、和諧勞動關係建設工程、公共服務資訊化工程……規劃還提出了30項重點工程項目,明確了未來五年需要著力推進的一批重大改革事項,需要著力建設的一批載體平臺項目等。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300萬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城鎮新增就業342.9萬人,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14.3%;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約400億元;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穩步推進;累計促進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0萬人。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安徽將繼續聚焦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瞄準就業容量不斷擴大、就業品質明顯提高、就業創業環境更加優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目標任務,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3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社保: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水準

規劃中指出,“十四五”期間,將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適時調整省級基礎養老金標準。建立失業人員待遇水準動態增長機制,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傷待遇調整機制,優化規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設置。

到2025年,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人數分別達4900萬人、620萬人、800萬人。

人才: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540萬人

人才是第一資源。“十四五”期間,安徽省將進一步完善專技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健全高品質人才培養鏈和供應鏈,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努力讓專技人才迸發出更強勁的創新創造活力,為構築我省優秀人才集聚的創新創業高地作出積極貢獻。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540萬人。

加強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建設,加大博士後科研項目資助力度,實施萬名博士後聚江淮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全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總數達到800個左右,博士後研究人員達10000人。

到2025年,爭取國家支援新建1個以上省部共建的國家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力爭實現省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在省轄市全覆蓋。

人社服務:全面推進居民“服務一卡通”工程建設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實現社會保障卡應發盡發和基本全覆蓋,同時大力推廣電子社保卡簽發應用,完善電子社保卡屬地服務功能,實現移動服務應上盡上,完善全省卡應用環境,優化制發卡流程,加強發卡終端管理,切實提升卡服務能力和水準,夯實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支撐基礎。

到今年底,實現社會保障卡在居民服務各領域的初步應用;2023年底,開通居民服務“一卡通”服務目錄的50%;2025年底,基本完成居民服務“一卡通”服務目錄的開通應用。

同時,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卡應用廣度和深度,積極探索省內及長三角區域“同城待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