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盧俊卿:志舍於心,方得大成

90年代初,中國迎來一次現象級的全民創業潮,12萬公務員辭職、1000多萬公務員停薪留職,加入到下海創業的人潮中,無數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這是中國企業史值得記憶的高光時刻,因為,當站在2021年的時間點回首,剛好能以上世紀“下海潮”為起點,回顧民營經濟風風雨雨的三十年。

在大浪淘沙式的民營企業涌現潮中,大部分企業逐漸沒落消失,只有少部分企業基於經營智慧,乘勢抓住歷史機遇,不斷發展壯大。這期間,相當一部分企業都沒有活過10年。

存續10年的民營企業本不多,能夠存續30年以上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而創立於1991年的天九共用集團便是聚集金沙成金礦,一步步實現全球化發展的30年企業,稱得上是民營企業成功發展的樣本之一。

在天九共用集團董事局主席盧俊卿看來,企業得以在不同時期持續增長,其背後自有鮮為人知的“秘密”。除了時代大潮提供的發展良機外,也得益於構建了強有力的文化價值觀體系。盧俊卿甚至還對外主動分享了自己的奮鬥心得:大志+大舍=大成。在前不久盧俊卿接受《中國民商》雜誌封面人物專訪時,他再次提到了這一“志舍之道”,引發了商界人士的關注與熱議。

或許,這恰是天九共用成功的核心秘訣。

大志於心邁向持續增長之路

時間來到2011年,盧俊卿在故鄉祖宅的大門上,意蘊深長地題下一副對聯。上聯:大志大成小志小成無志不成;下聯:大舍大得小舍小得無捨不得。短短幾行字,是他從此前20多年企業經營生涯中總結而來的經營之道,也是重要的人生信條。盧俊卿希望這種“志舍之道”能得以代代傳承,因為在經歷多年商海風雨,見證了眾多企業的興衰成敗之後,就能夠明確一件事:一個志存高遠、舍得付出的人,距離成功往往會更近。

當“大志”折射到天九共用身上,則體現為脫離奸商的低級趣味、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以及建立天長地久的幸福企業。

在決定下海之初,盧俊卿有過一段猶豫期,他認為以自己的秉性而言,並不適合做一名商人,彼時他正囿于“無商不姦”的認知中,糾結于這樣的自我設問:如何才能既辦好企業,又不做奸商?後來他找到了平衡內心的方案,那就是立下天九共用的為商三原則:追求利潤但不唯利是圖,勇於競爭但不傷天害理,等價交換但不斤斤計較。如今,天九共用已歷經30年發展,可“做好事、走正道、謀幸福”這樣的為商原則依然是一批批天九共用員工信奉的職業信條,這也成就了天九共用的企業商譽和可持續發展的綿綿動力。

大舍之後有大得

天九共用的“大舍”也包含三個方面的意思:先舍後得,大舍大得,凡事加一。回顧天九共用的企業發展歷程,可謂是一部“大舍”的案例集,天九共用30年的成就是“舍”出來的。

在對待員工方面,盧俊卿將自己70%的股份舍給優秀人才,履行幸福企業理論中的共同富裕;對待客戶方面,他曾推己及人,付出了10億元道義補償,保全客戶利益。對待社會方面,天九共用積極履責,打造優秀企業公民,十多年來,累計慈善捐助2億元,為海內外多個地區的弱勢群體,提供了必要而及時的幫助。

由此面對客戶累積了信任,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和擔當,每一種大舍背後,天九共用均獲得不同以往的發展邁速,腳下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盧俊卿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深入思考:第一,平臺初創階段經驗不足,選的項目品質偏低,導致失敗率偏高;第二,因缺乏經驗,前期在項目加速期間風控不力,導致失敗率偏高;第三,感恩商業夥伴對天九共用的信任與合作。

天九共用董事局主席盧俊卿

在這般商業叢林中少見的推己及人式的反省下,盧俊卿不談法,也不爭理,只站在信義和感恩的層面上,陸續賠償了10個億。雖然失去了金錢,但道義補償為天九共用的長久發展積累了牢固的信譽。

在慈善方面,盧俊卿同樣心繫民眾需求,多年來帶領天九共用慈善捐款2億元,踏遍西藏、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四川等10多個省區,甚至還將慈善做到了柬埔寨、泰國和非洲六國,一直不遺餘力地踐行企業公民責任。

種種慈善公益付出,也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與尊敬。天九共用2012年榮登中國慈善捐贈百強榜20強,2019年盧俊卿獲得由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等聯合推出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公益人物”等諸多殊榮。種種基於切實行動所攬獲的榮光下,天九共用集團的商界影響力持續實現升級。

若回看民營經濟三十年風華,解碼民營企業成功奧秘時,勢必于其中發現種種商業規律,而“大志+大舍=大成”這句經過驗證的成功定律,正是出自盧俊卿這樣一位民營企業家之手。他將其發揚光大的“志舍精神”也在某種程度上,高度契合了中國經典文化中“新儒商”的身份定義,與中國本土文化精髓緊緊相依。也就是在實現商道精神的同時,遵循內心的信義和擔當,如此才能在這片厚重的文化之邦,越走越穩,越走越寬。(圖、文:天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