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繁昌區上半年經濟運作考核位居蕪湖市首位

日前, 2021年上半年蕪湖市縣市區、開發區季度經濟運作考核成績單公佈,繁昌區摘得全市第一,取得了“十四五”開局的開門紅。

從指標看,18項考核指標中,9項指標位次居全市前三名,其中民間投資、服務業增加值、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指標得分列全市第一名;地區生産總值、進出口總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人民幣存貸款餘額指標得分列全市第二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指標得分列全市第三名。

解碼繁昌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績的秘訣,源於它的“厚積薄發”。從去年疫情爆發後,2月初繁昌區就從金融、財政、就業、外貿、投資等5個方面明確9條“幹貨”政策,用“真金白銀”支援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增強信心、共克時艱,全力以赴保穩定、渡難關、促發展。其中,繁昌財政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企業復工復産。僅僅4個月後,圍繞重大項目攻堅和招商引才又推出了12條促進企業投資的政策意見。2020年,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6個、5億元以上項目21個,分別增長19.4%和31.3%,新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上市企業項目10個。

尋舟過河,借梯登高。今年以來,繁昌更是全面打響招大商、大招商、人才優先攻堅戰,密集拜會強企,緊鑼密鼓選商,廣泛開展項目引才、平臺引才、人才與資本對接活動,深度推進合作發展。

2月25日,繁昌區委主要負責人在全區“雙招雙引”暨項目建設攻堅專項行動動員會上要求:全區上下堅持把抓項目、促投資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主抓手,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強化調度、強力推進,要構建産業鏈招商體系,突出招大引強,強化招才引智,抓實以商招商,掀起“雙招雙引”新熱潮。

繁昌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説“我們堅持‘開局即決戰、起步即衝刺’,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撤縣設區’機遇,努力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

該區將原來的7個産業招商中心優化調整為9個重點發展産業鏈,分別由區領導擔任鏈長,強化開展産業鏈招商。

1至6月份,全區新簽約招商項目124個,同比增長30.5%。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投資100億元的零碳智慧産業園、投資20億元的德運糧油産品進出口貿易加工園區、投資20億元的江大科技園蕪湖健康食品産業園、投資15億元的吉孚汽車變速箱製造基地項目、投資15億元的迅馳精密軸承産業園、投資10億元的中商惠民智慧物流裝備製造基地、10億元的復培裝配式建築 PC構件、10億元的新恒基繁昌核電裝備産業園、1.6億美元的得潤智慧物流項目等被繁昌攬入懷中。

引才實現與招商同步推進。1至6月份,線上通過“雲”端送崗,開展“春風行動”及線上直播招聘會20場次,累計54萬人次參與,200余家(次)企業提供招聘崗位6800余個,收到報名簡歷6050余份;線下累計開展“2+N”招聘會64場,180余家(次)企業提供招聘崗位2700余個,收到報名簡歷2100余份。兌現各類人才補貼56.376萬元,其中穩定就業補貼110人次,發放27.5萬元;吸納引進人才生活補貼5人次,發放2.5萬元。全區共招引3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新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60人。全區現擁有7個省級以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雙招雙引”的落腳點還是在於項目的落地,項目的開工,項目的投産、達産。

今年上半年,繁昌已舉行2次集中開工活動,累計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7個,總投資84.68億元,包括海螺中南智慧機器人、寵幸寵物用品産業園、細胞生物産業園、銀山醫用新材料、半導體與航空增材研發、知足足型3D掃描器設備生産及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重點大項目。

為了推動項目建設,繁昌對重點項目進行摸底排查,分類列出開工清單,集中梳理一批重大産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優先保障、優先推進、優先開工。同時,繁昌不斷創新機制體制,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他們強化資金保障,多層次、多渠道為重點項目建設籌集資金;對項目用地需求全面梳理,科學合理安排用地指標;推行項目協調機制,解決項目推進困難和問題。1至6月份,該區圍繞銀企擔、用工、用地、産學研、産銷對接等方面,舉辦各類活動近百次,解決企業實際問題60余個。10家銀行與區內企業簽訂貸款授信合作協議,授信金額30億元,摸排371條融資需求和項目資訊。通過銀企對接新增企業授信10.4億元,新增貸款投放3.85億元、擔保貸款4.2億元。

精準發力,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1至6月份,繁昌區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3695元,同比增長17%,位列全市第一。

增加收入、共富共用。年初以來,繁昌積極提振村集體經濟。上半年,各級財政用於扶持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資金達1880萬元,共扶持26個村、24個項目。全區完成農村“三變”改革的村74個,其中股份合作的村52個,佔比70%。上半年已完成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944萬元,佔目標任務的33%。同時,農村集體資産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完成農村集體資産監管平臺系統升級,新增合同管理、資産折舊、監管平臺、數據分析功能。上半年,通過農村産權交易平臺完成村集體資産交易15筆、交易額271萬元。(圖文:全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