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既能享受拼搏也能接受遺憾

東京奧運會激戰正酣,勝利和惜敗交織,喜悅與遺憾同在。人們為奧運健兒的每一次奪冠而喝彩,也為他們的每一次失利而惋惜。

“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為你挂上奧運獎牌了,我的老搭檔。”東京體育館裏,許昕和劉詩雯站在亞軍頒獎臺上,互相為對方戴上獎牌,讓觀眾感動不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3歲的射擊運動員王璐瑤預賽失利後,因在社交媒體發出一張自拍而陷入輿論漩渦。中國女排對戰美國隊再次失利,大多數球迷送上支援與祝福,卻也不乏指責批評之聲。

賽場,風雲變幻;得失,方寸之間。一些項目賽前被寄予厚望,結果卻出人意料。人們存在心理落差可以理解,但少數激烈的言辭讓人無法茍同——難道沒有摘得金牌,就不配獲得鮮花和掌聲嗎?正是在巨大壓力下,失利運動員頻頻道歉。劉詩雯幾度落淚表示“感覺對不起大家”。中國體操男團集體自責:“對不起,我們接受一切批評。”

競技體育沒有常勝將軍,運動生涯總有跌宕起伏。奧運賽場,頂級較量,比賽雙方的實力在伯仲之間,即使是人們認為最穩妥的奪金項目,依然存在著失手的可能性和偶然性,這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也是其殘酷之處。不僅運動員、教練員要正視這種可能性、偶然性,觀眾也應以平和心態面對衝金失敗。不是不可以提供建議、表達觀點,但不能因為運動員沒能奪得金牌就劈頭蓋臉地戲謔甚至謾罵,更不能因為他們沒有滿足人們對勝利和衛冕的期待,就把他們作為發泄情緒宣泄不滿的對象。無論對本國運動員還是對競爭對手,都不必也不該抓著比賽細節小題大做、苛責求全,這是應有的觀賽素養。

拿金牌、爭第一,是競技體育的目標,也是運動員的職業追求。因失誤落敗而內疚自責,某種程度上是運動員職業精神和上進心的體現。人們為一時失利者送上安慰和鼓勵、鮮花和掌聲,並不代表人們認可競技體育可以不在意輸贏、比賽無需反思、運動員不用進步,而是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不對本就“壓力山大”的運動員進行過分的道德施壓,也不讓負面情緒影響他們接下來的發揮。應該説,此次奧運會鼓勵、惋惜、反思、批評並存的輿論百態,運動員們拼搏但不苛求、輕鬆但不散漫的競技狀態,恰是一種進步,回歸了競技體育的常態——勝敗乃兵家常事,拼搏奪金也要接受遺憾。

奧運有時,拼搏不止。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説:“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鬥。”體育精神的核心,無關乎別人,而在於挑戰自己——無論國籍、年齡、出身、語言,只要站在體育競技場上,每個人都是值得致敬的英雄。中國女子三人籃球奪得銅牌創造歷史,姑娘們一路闖關奪隘,展現出的競技實力令人感佩。奪得女子100米蝶泳銀牌後,張雨霏表示“我可以輸,但我決不輕易認輸”,並在200米蝶泳決賽中一舉奪冠。跆拳道選手吳靜鈺,四戰奧運、兩奪冠軍,雖然這次沒能站上領獎臺,但她的每一次自我挑戰都豐富了人生閱歷。放下失利的包袱,才能迎接明天的戰鬥。世上哪有輕輕鬆鬆的成功?不服輸、不放棄,運動員們奮力拼搏的姿態,展現出堅持夢想繼續向前的豪情壯志,超越體育運動的界限,值得更多掌聲與鼓勵。

爭奪金牌而不唯金牌、追求名次而不唯名次、既看結果又看過程,以更長時間跨度關注運動員成長,才符合“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當運動員不再是大眾眼中的“奪金”機器,人們不只關注獎牌榜的數字,而為運動員每一次表現、每一次付出、每一次成長而欣喜,就能從中獲得更多觀賽樂趣、激發更多運動興趣。

今日之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體壇競技捷報頻傳,不需要用幾塊金牌來證明自己。有優秀的選手,也要有好的欣賞者,體育事業才能健康發展。以理性心態看待比賽輸贏,用包容之心面對成敗得失,尊重鼓勵失利運動員,這是觀賽時應該有的底氣和心態,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更是“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應有之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