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媒體行業的發展已經不能僅僅劃分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媒體是新時期傳統媒體持續探索改革的新道路。也正是“融”字讓基層宣傳的擔子越挑越重,稿子要寫,視頻要拍,抖音要發,原本三人行幹的事落到了一個人的頭上。帶著怎麼才能做好基層融媒體內容這個問題,對“區域媒體抱團發展”觀點提出者,新媒體領域的時代新銳人物代表王金鵬進行了專訪。
為何要堅持“內容為王”
在媒體行業內,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認知,“大稿子”就是字數多。圈內所説的“大稿子”到底是什麼?“稿子內容比較新穎,指向比較宣明,符合新聞價值觀”,例如某鄉鎮創新舉措,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把是怎麼提升的農民生活品質寫清楚了便是。往往很多采編人員寫完大標題,又寫小標題,最後還來一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不是“大稿子”和稿件品質並不是靠字數來衡量的,往往才入行的都會有這個誤區。王金鵬就什麼是“大稿子”談到。
新媒體平臺圖文稿是“圖片”越多越好?這也是行業內很多人的一個誤區,在編輯微信公眾號的時候,一張圖片下面配一句話,甚至十多張圖片加一句話。這是編寫“看圖猜字”,還是圖片連連看,確實現在讀者都有審美疲勞,對太多的文字不感興趣。但作為編輯來説,你總不能讓讀者去猜圖片到底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看標題黨的世界,經常會遇到某個公眾號標題“決定某日放假多少天”,點進去一張動態圖片“你做白日夢”,閱讀量高達上百萬。靠這種標題博眼球的賬號從一定程度上將應該關閉,這是在製造虛假資訊。為什麼大家就不能沉下心來好好做內容呢!有一位旅遊博主給我講,做好內容變現太慢,我反問到,遠處是黎明,近處只是星火,你選擇哪條路?這就是我們為何要堅持“內容為王”,只有內容才是永恒的法則。
有相關數據統計,現目前微信平台中,僅僅有2%的公眾號和自媒體處於活躍狀態,其他98%已經成為僵屍號。近年來,一些資訊類APP的風靡,也印證了媒體必須要借助於優質和高品質的內容來吸引受眾,這也是“內容為王”的價值所在。這就是我覺得為什麼要堅持“做好內容”,把內容生産作為一家新媒體機構的殺手锏。王金鵬探討到。
站穩“短視頻”風口
有人説“融”其實就是增加短視頻內容,這樣的理解大錯特錯,搞融媒體發展不是説僅僅增加做“短視頻”就行,短視頻只是當前時期的一個“風口”,並不是只要做好短視頻就是“王者”。現階段抖音上很多作者為了吸粉,可謂是有啥才藝就是展示什麼出來,沒有才藝的模倣也得來一段,當然站在娛樂的角度講沒有錯,但從真正做新媒體來説,深耕某一領域非常重要。
做短視頻內容生産怎麼樣才能成為王者,王金鵬這樣講到。李子柒為什麼能火?在於一直堅持做同樣的視頻內容,弘揚一種鄉村生活的美好感。這樣一看很多人就明白,做好短視頻內容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並要清楚自己所釋放的能量是什麼。段子手拍段子為了更網友們帶來歡笑,美食作者拍美食是教大家做菜,而你天天拍上班吃飯,看點是什麼?
短視頻的風口是不是已經過了,為什麼拍的內容很難得到推送。那麼因為你一直在模倣,從未超越別人,看到別人趕飛機的視頻流量不錯,你花千元去買張機票拍攝出來,結果只有幾百人看。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抖音為何還要推送你的給用戶,在新聞上有句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一定是新聞”,這就是大眾對內容的審美,做短視頻內容在於創新,只有“新穎”才能吸引用戶的眼球,甚至來關注你,因為用戶她看到“人咬狗”的內容,好奇想看到有沒有“豬上樹”。
基層內容為何“難”
既然是“內容為王”,基層的內容又從何而來,只有一畝三分地的我,怎麼種出千斤糧食。某縣融媒體工作人員曾跟我聊過,説自己從早上出門下鄉去采編,到晚上回來編輯內容,內容是有了,就是內容不精彩。我問他採訪的是什麼內容?他説是一位農戶通過養山雞脫貧致富了,我問題你有沒有問“雞”問題。他瞬間黑臉説我有病,怎麼問“雞”問題,你都不知道“雞”想説什麼,整篇都在寫農戶怎麼養雞的,養出來的“雞”的區別在哪?他這才明白問題出在哪。第二天再次去農戶家,這次他什麼都沒有做,買走了農戶一隻雞,回家煮起吃了後寫了一篇“帶你去山谷“吃雞”,文章爆火,順帶幫農戶賣了上百隻雞。
有時候做內容要學會“逆向思維”,基層內容難就難在找不到突破口,更多的需要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向讀者展現好的內容。當然,融媒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聞內容製作能力,注重自身專業素質的培養。內容是過找的,而不是過等的,有人經常問我,想做某一方向的內容,但這件事還沒有安排做,什麼都寫不出來,只有過編。內容是過編出來的嘛,可能是這件事沒有做,但跟此事類似的另外一件事做了,一樣有很精彩的內容。王金鵬就基層內容“難”問題作了回答。
“等”內容其實就是基層內容做不起來的主要原因,天不下雨就不能做防汛的宣傳,群眾不反應問題,就沒有民生問題可以做。當你等來了“內容”,時機往往已經過去了,基層做“內容”主動出擊,積極策劃相應的選題,好新聞都是“跑”出來的。在融媒體時代下,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關鍵,準確提煉新聞點,力求找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宣傳內容缺乏問題。(寧新、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