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1天柱山鳳凰源漂流文化旅遊節暨避暑旅遊季”系列活動之一的,“生態康養、避暑天柱”2021主流媒體天柱山避暑采風行活動正式于6月18日成功舉辦,由中央駐皖以及安徽主流媒體,組成的“天柱山避暑旅遊”媒體采風團一行,分別走進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風景名勝景區進行遊覽、采風,通過此次采風活動的舉辦,令到訪的媒體記者們深刻了解到天柱山豐富的避暑資源。
天柱山因主峰天柱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現集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國天然氧吧、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産地和國家科普教育基地等眾多殊榮于一身。
值得一提的是,天柱山地處神奇的北緯30°線,年平均氣溫9.5℃。加之森林覆蓋率達96%,因此享有“空氣維他命”的負氧離子超過1萬個/cm3,是富硒富鋅富負氧離子“三富”之地,因此也被譽為“皖西南綠肺”,現為“中國天然氧吧”、“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再加上名崖、奇石、異洞、澗瀑、雲海等自然景觀帶,讓此行的媒體及大咖都盡情地呼吸著“負氧離子”,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隨後,媒體采風團一行還乘坐索道,穿越雲海來到天柱山煉丹湖,撥開雲霧,瞬間豁然開朗。站在“煉丹臺”舉目四望,西關群峰,歷歷在目,獅峰聳于左,青龍背橫于右,登仙打鼓諸峰在其東,麟角、覆盆、迎真諸峰峙其南,遠瞻近矚,可盡覽天柱一山之勝。
之後,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風景區,追尋著歷代文人的足跡探訪這峽谷流泉,與山水共勉。
采風團入谷往前走不遠,便看到了山谷前有一塊巨石,因其形狀似牛首,故名牛首石。石上刻有一首優美的古詩。而隨著繼續深入,就會看到著名的摩崖石刻。斜立的石坡、邊上的巨石上,都留下了筆體各異的石刻。流泉上游因聲潺潺,名曰潺潺溪。據悉,中段因有巨石橫于溪間,狀似臥牛飲水,因此人稱石牛溪。
繼續往下游行走便是山谷流泉了,自北而南逕入潛河,在中下游長達1公里的山溪兩岸摩崖與溪間巨石上,有唐、宋、元、明、清、民國歷代遊客遊覽山溪景物時刊刻的眾多文字題刻,題刻作者達數百餘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崖刻字體書法紛呈,基本包括有隸書、楷書、草書、篆書、行書等多種,每種書體中又富於變化,各具特色,基本上代表了唐代以來我國書法藝術發展演變的風貌,是一處珍貴的書法藝術寶庫。
經文物普查發現,此地雖迭經自然風化和人為的損壞,目前仍尚有314處石刻清晰可見,是安徽省現存最集中、保存也最為完好的摩崖石刻之一。也讓我們有幸能在今天一睹先代文人的翰墨風采。采風期間,媒體們還參加了2021天柱山鳳凰源漂流文化旅遊節暨避暑旅遊季正式開幕活動。
此次,“天柱山避暑旅遊”媒體采風團活動的成功舉辦,讓中央駐皖以及安徽主流媒體們感受到了天柱山的秀美山水和歷史文化,也進一步推廣了潛山市的旅遊品牌和形象,同時也讓更多的遊客了解並走進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