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昔日貧困戶 今日産業戶

他皮膚黝黑,形態憨厚,眉宇間卻透著一股堅強,現在他已是潛山市痘姆鄉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滿臉憨笑的莊稼漢子幾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就是鞔鼓村貧困戶何成佐。

“多虧了政府的大力支援,讓我能脫貧致富。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的好幹部!”這是何成佐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六年時間裏,他在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下,不斷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實現脫貧致富,從一個貧困戶變身為致富“領頭雁”。

十多年前,何成佐一家過著不富裕但也吃穿無憂的生活,家中充滿了歡樂。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04年,何成佐的妻子傅小平因突發腦瘤做手術,從此喪失勞動能力,二級殘疾。何成佐也因此背下來沉重的債務。因為要照顧妻子,何成佐不能外出務工,只得就近打點零工,成了村裏典型的低收入戶。2014年村兩委考慮到他家情況,將其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因為要照顧妻子,不能外出務工。幫扶幹部就鼓勵我在家發展種植業,種植優質水稻。國家扶貧政策這麼好,沒有本錢,我就去申請扶貧小額貸款,又有技術員保駕護航,我要努力幹出名堂。”何成佐打定主意種糧脫貧。在駐村工作隊、鄉、村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何成佐積極參加技術培訓,學習相關知識,讓自己逐漸成為一名水稻種植的行家裏手。説幹就幹,2015年初何成佐就承租了村裏400余畝水田,經過精心耕作,秋收後一算賬,純利有4萬餘元,2017年成立了成佐家庭農場,這年他成功摘去了“貧困帽”。嘗到甜頭的何成佐致富勁頭足,之後陸續購買了耕田機、收割機、無人機等農耕機械,走上了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水稻之路。

飲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鄉親。在成佐家庭農場裏,他還長期雇傭十多個村民務工,這其中不乏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解決了村裏部分剩餘勞動力無事可做的問題,還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脫貧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憑著一股子韌勁,何成佐現在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了其他貧困戶增收,具有很強的示範引領作用。”村書記楊和根由衷感嘆。(圖文:郝慶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