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明確“六新”發展思路 合肥進軍“有國際知名度的體育之城”

3月25日上午,合肥全市體育局長會議召開。會議在總結“十三五”時期合肥體育發展成就的基礎上,指出了“十四五”時期合肥體育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把合肥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體育之城的發展目標。

據悉,“十四五”時期合肥體育事業發展將從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産業、場館建設、體育文化、體育治理等六方面實現創新發展,推動合肥體育事業再登高峰。

構建全民健身新模式,構建和完善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豐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內容,持續提升全民健身運動會和市運會影響力,努力完善全民健身“十大賽事體系”,繼續推動“一縣一區多品”的全民健身活動格局;推進體育社會組織規範化、實體化、社會化,推動各社區及有條件的村莊成立基層體育健身協會;依託智慧體育雲平臺,建立全市科學健身指導大數據平臺,建成市民體質測試健康檔案基礎數據庫,有效地指導市民科學健身;著力提高全民健身意識,幫助市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健康的生活觀和科學的健身觀。

打造競技體育新格局,保持合肥競技體育在全省的優勢地位,培育單項領軍人才

切實提高優秀後備人才培養輸送,確保新週期有合肥籍運動員在奧運會、亞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中亮相;提升競技體育科技水準,全面整合科研、醫療康復等資源,全力推廣先進的教學訓練經驗,不斷改進訓練方式方法,切實提升競技運動訓練水準和競技成績;築牢青少年體育基礎,形成以學校體育為基礎,以市體校、青少年體校建設為抓手,推動社會體育俱樂部尤其是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展,不斷完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拓寬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渠道;規範青少年體育競賽,充分發揮全市各項青少年體育競賽的杠桿作用。

促進體育産業新發展,著力培育和打造支撐全市體育産業發展的點面結合的“一湖、三山、四水、五基地、N個體育特色小鎮”的“大體育”格局

構建以“賽”育“市”,以“市”促“賽”的發展機制,打造品牌賽事,逐步建立以賽事聚集産業要素的體育服務業新格局;促進體育及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推動以體育出版、影視、動漫、電子競技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文化創意和傳媒産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以運動體驗、運動休閒度假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旅遊項目,推動網際網路定制體育賽事及預定體育場館等商業模式,增值體育服務;組建“智慧體育研究院”,形成數字體育産品體系和服務體系,努力打造數字體育合肥模式。

加快場館建設新步伐,以群眾喜聞樂見、普遍參與的項目為重點,積極佈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著力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構建完善的“市級、區級、街道(鄉鎮)級、社區(村)級”四級體育設施佈局體系,真正實現“健身就在家門口”;加快推進“融體于綠”工程,結合城市綠道建設,在綠道周邊和全市免費開放公園建設與周圍景觀融于一體的體育設施;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通過政策保障、購買服務、經濟補償、部門合作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各級、各類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程度;完善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場館的建設運營,完善體育場館公益性服務標準和評估體系,推行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委託管理和社會化運營機制。

建設體育文化新高地,發揮體育健身、強心、益智、樂群的突出功效,並以豐富的體育文化、體育精神影響人、教育人

大力培育體育文化品牌,完善體育文化創意産品市場,開展體育文化藝術創作,形成合肥體育文化高地;抓好體育文化陣地建設,加強體育文化遺産的挖掘和保護工作;有效暢通各類國際體育優質資源進入渠道,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創新體育治理新機制,真正將體育行政部門的工作重心放到規劃佈局、制定政策、加強監管、完善服務上來

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準,完善高危體育項目監管、體育培訓服務業認證認可、體育場所登記、基礎公共體育服務規範等制度,加強體育部門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的即時清理,規範執法程式,提高執法力度;健全公共體育産品和服務招投標採購機制;構建智慧體育大平臺,實現全市體育資源庫群的互聯互通,打造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指導性為一體的公共數字體育的服務,大幅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效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