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聚焦學校體育 提升中學生身體素質

近年來,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青少年的體質與健康狀況開始有所改善。據了解,目前各地全面實施中考體育,清華大學等高校也已經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試中積極納入學生體質測試內容。但研究顯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下降問題仍令人擔憂。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們也重點關注了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

將體育納入升學考試

為了進一步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不少省市陸續進行中考改革,讓中考體育項目更加豐富,分數在總分中的佔比也相應提高。在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和委員建議將體育也納入高考,成為升學考試項目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關南街小學副校長柴會恩建議通過制度保障,發揮學校體育的立德樹人功能,推動學校把體育工作列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之中。她希望完善體育中考改革,推出體育健康的典型,探索高中階段將學生運動技能水準和體質健康水準也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最終進入高考分數。

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長崔海霞建議,將學生體育水準納入各層級考核評價體系。如將學生體育工作納入年度教育重點工作及對學校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與體育教師績效工資水準和職稱評定掛鉤等。並在每學期進行體育水準測試,學生成績記入檔案並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同時將中考體育考評方法一併調整,初中每學年末進行測試,中考成績由三次成績相加得出,高考參考中考做法。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津南區政協副主席羅家均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在高考中加試體育。他説,由於體育活動時間相對較少等原因,近年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有所下降。中考加試體育政策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大多有所提高,但是中考之後,學生們又將體育鍛鍊這件事放下了。“一些人認為高中生的學習已經很辛苦了,如果加試體育可能會更加辛苦。”針對這一問題,羅家均認為,一般情況下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是8個小時,如果能夠從中拿出1個小時來鍛鍊身體,效果一定比坐在那裏“死讀書”要好。學生體質提高了,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相應提高,不僅不會耽誤學業,反而對學業有促進作用。羅家均表示,這些年大家想了很多辦法提高高中學生的體質,也做了很多推動工作,但怎麼也不如使用“考試指揮棒”的效果好,中考加試體育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一直關注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他建議,各級相關部門應紮實推進體教融合工作,深入鄉村地區;加大體育成績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豐富考核內容;建議高校增加體育特長生的招生名額,將體育考核作為各類鄉村專項招生計劃的重要標準之一,為鄉村地區的孩子提供更多升學途徑與機會。

增加體育課程比重

除了將體育納入中高考,兩會期間,體育怎麼考和體育課怎麼上等問題也受到了不少代表和委員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去年提案建議,在加強中考體育基礎上適時推行高考體育政策,將體育上升為“第四大主科”。今年,他將關注重點放在了體育要不要進高考、如何進高考、進了以後怎麼考的問題。“體育中考、高考指揮棒導向的逐步明確,能引起全民對體育的重視。”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馬光瑜今年在提案中建議全面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進一步增強德育、體育、勞動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小學生。他建議全面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厘清學校與家長的責任邊界,推遲小學放學時間,與父母下班時間相一致,讓學生做完作業再回家,減輕家長的負擔。同時增加體育運動和家務勞動,增強學生體能,並組織專家學者科學編制教材,減少筆頭訓練。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從體育課的課程形式上給出了建議。他表示,目前我國多數地區小學1至2年級每週4課時體育課,小學3至6年級和初中每週3課時體育課,高中每週2課時體育課,這些課時僅能基本滿足最基礎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個性化體育特長培養還難以保障。對此,他建議,在小學階段增加體育課課時,以每週5課時為宜,保證小學生每天都有1小時運動時間。中小學體育課採用分級授課的模式,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體能、體質和特長狀況,分為不同的體育級別,跨班級甚至跨年級上課,無須拘泥於以往固定的按班上課的方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投身體育運動。

全國政協委員王艷霞和楊揚希望可以普及冰雪運動,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王艷霞接受採訪時表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包括身體素質的提升,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今年王艷霞也帶來了關於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案。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則表示,她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孩子面臨升學壓力時都不得不做出取捨,尤其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普遍存在著重小學、輕中學,中學以上校園聯賽體系缺乏的現象。她希望競技體育除了是一種技能之外,也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的培養。她呼籲能夠建立中學生以上的聯賽,更好地養成孩子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圖片轉自新華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