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脫貧攻堅偉大進程中的體育力量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對於美好安定富足生活的嚮往,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一貫追求,早已融入民族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同步推進。改革開放後,國家實施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行動,貧困地區面貌不斷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就。

在此過程中,全國體育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體育行業優勢,採取了許多原創性、獨特性的舉措,實施“體育扶貧工程”,彰顯體育多元功能和價值,為脫貧攻堅偉大歷史進程注入了體育力量。

體育扶貧的“十八般武藝”

2018年8月17日,甘肅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在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幕,這是甘肅省民族地區第一次承辦省運會。省“十四運”的成功舉辦,充分發揮了體育賽事在聚人氣、影響大、綜合帶動效應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宣傳推廣了當地的旅遊資源、鄉村特産,有力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河北淶源白石山景區的旅遊業過去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每到冬天鮮有遊客。七山滑雪場的建成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了金山銀山,填補了當地冬季旅遊的空白。與此同時,當地明確了以七山滑雪場為龍頭,將周邊白石山景區、華中溫泉度假村等體旅企業打捆宣傳的方向,打造體育旅遊綜合體,以體育消費帶動體育旅遊,借體育産業發展為旅遊産業注入生機與活力,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促進地方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新田鎮聯安村過去經濟落後,貧困人口多,住在危房裏的村民甚至為吃穿發愁。2016年,廣東省體育局聯繫幫扶聯安村,使這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聯安村所有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達到“八有”脫貧標準。在廣東省體育局的幫扶下,聯安村還被列為全國首批選定的96個國家級運動休閒特色示範小鎮,以特色小鎮為抓手,打造了“體育+鄉村旅遊+産業共建”的聯安發展模式,形成了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一個個鮮活案例,彰顯了體育系統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主動作為、主動擔當的風采,體育扶貧成效顯著。一直以來,體育戰線既幫扶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又通過開展以賽事扶貧行動、體育綜合體扶貧行動、體育設施扶貧行動、體育産業扶貧行動、體育明星扶貧行動、體育彩票扶貧行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扶貧工程六大行動,持續發揮體育的綜合帶動效應,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貢獻,為體育事業發展拓寬路徑、彌補短板,促進了體育大格局的形成,拉近體育同人民群眾的距離,體育的內涵和外延因此擴大。

27年的“扶貧馬拉松”

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公里,國家體育總局對山西繁峙、代縣的“扶貧馬拉松”已延續了27年。

1994年,國家體育總局開始與繁峙縣結對,到2021年,相關工作已延續27年。今年58歲的體育總局扶貧幹部石剛從1999年開始,先後5次參與繁峙縣、代縣的扶貧工作,見證了這段歷史。

“第一次到山西時,看到幾個三年級的孩子擠在土炕上上課,這讓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我第一次對‘貧困’有了真切的感受。”石剛回憶。時隔多年,再到繁峙縣工作,他感慨道:“過去老百姓吃的都是馬鈴薯和玉米麵窩頭,現在即使貧困戶也都吃上了白麵饅頭。過去農民除了種地就是坐在街上拉家常,現在則忙著扭秧歌、跳廣場舞。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明顯提高了。”

1994年以來,國家體育總局共派出56人來到山西參與定點扶貧工作,石剛是前赴後繼的總局扶貧幹部的一個縮影。2018年,臨近退休的石剛再次響應號召,回到他的“第二故鄉”繁峙縣,在三祝村當起了扶貧第一書記,他説:“堅持是體育人的品格,我希望用我的堅持為體育扶貧事業繼續貢獻光和熱。”

如今,繁峙縣、代縣已成功摘帽,舉步可就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貫穿全年的體育賽事活動、逐漸成熟的體育産業發展藍圖,讓昔日黃土高原上貧困的繁峙縣、代縣煥發著生機與活力。體育之城、希望之城正在山西東北部崛起。

誠如全程見證了國家體育總局27年定點扶貧工作的繁峙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李慧英所言,繁峙、代縣已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戰線建立了血脈聯繫。

助推鄉村振興體育不止步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體育戰線的助推步伐,不會止步。

後續工作中,體育戰線將繼續通過體育賽事、體育産業、體育設施、全民健身等各種方式,助力廣大城鄉構建起更加豐富、更具特色的“體育+”或“+體育”的發展新模式,促進體育工作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和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完善,讓廣大農村地區共同享有全面小康的成果。

把體育扶貧工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力量。紮實構建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體育扶貧大格局。把體育扶貧工程作為創新發展體育工作的一條途徑,打通傳統體育領域和小康生活之間的邊界壁壘,擴大體育在鄉村的發展,彌補鄉村體育短板,拓展體育的發展路徑,讓體育運動在農村真正紮根,讓晨練、晚練和健身活動融入鄉村百姓生活,讓體育變成鄉村治理和全面小康的重要載體。更加注重體育精神文化層面的幫扶,高度重視健身指導和就業能力培訓,立足區域特色融合發展體育産業。穩住體育扶貧的基本面,打通小康社會鄉村體育的增長極,擴展新時代大眾體育的發展路徑,提升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需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助推鄉村振興,體育大有可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