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全民健身為全民 面向未來再出發

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

“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面對舊中國積貧積弱、國民體質孱弱的狀況,24歲的毛澤東同志在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上,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撰寫了《體育之研究》,發出了體育可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進而增強民族體質,挽救民族危亡重要呼籲。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迅速把發展體育事業擺上了議事日程。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進一步明確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和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事業一直秉承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的發展理念,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扮演著全面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準、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關鍵角色。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超過4億,佔比達到35%,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90%以上,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初的35歲提高到現在的77歲。健身設施遍佈城鄉,我國體育場地由新中國成立初的4982個增加到2019年底的354.44萬個,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8平方米。

一幅欣欣向榮的全民健身發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新中國成立之初,實施了《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廣播體操在學校、單位廣為流行,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體質普遍偏弱的狀況,廣播體操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培養全民體育鍛鍊的習慣。在以廣播體操為代表的體育鍛鍊手段的推動下,我國學校體育、職工體育、農村體育取得了飛速發展,掀起了全國群眾體育的熱潮。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健身、健康的要求大幅增長,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頒布,“全民健身”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詞”。近年來,隨著以《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臺,全民健身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人民群眾的健身意識增強,健身習慣逐漸養成,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人民群眾幸福感、滿足感息息相關。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體育習慣的養成”到如今主動健身、主動健康,廣播體操成為“見證者”——儘管因為健身手段、方法的多樣發展,“單位”健身場景的減少,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廣播體操受關注程度有所降低,但近些年,更接地氣、更加科學、更能發揮“全身運動”效用的廣播體操再次流行了起來,在學校、在企業、在機關甚至在每個人的家裏,“現在開始做廣播體操”的口號和動感音樂再次響起。2019年“全民健身日”就是以“廣播體操”為主題。去年疫情嚴重時,國家體育總局第一時間號召大家居家科學健身抗擊疫情,廣播體操就是專家大力推薦的居家健身項目之一;今年1月23日,河北省體育局舉辦了第九套廣播體操雲比賽,引導河北居民居家抗疫期間加強鍛鍊,增強防病治病能力,豐富居家生活。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馬拉松:一般認為,當每人平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體育産業開始迅速發展,當每人平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體育産業加速發展。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10000美元,以馬拉松為代表的項目出現“井噴式”發展再正常不過。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規模的賽事(參賽規模800人以上路跑賽事、300人以上越野賽事)共計1581場,涵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285個城市,全國累計馬拉松參賽583萬人次。這正是全民健身與經濟騰飛伴生發展,人民群眾將體育鍛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又一有力例證。

讓“健身去哪兒”不再難,讓“全民健身+”更多元

當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人民群眾的“剛需”,破解全民健身開展過程中的“卡脖子”問題便成為重中之重。

近些年,黨和政府著眼于破解“健身去哪兒”難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通過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提升建設運營水準,推動全民健身設施高品質發展。從北國的哈爾濱、南方的柳州、中原的洛陽到東部的青島、西部的西寧、西南的昆明,隨處可見建在城市空閒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建築屋頂的全面健身設施,天橋上的全民健身路徑、污水處理廠上的冰雪運動場、校園裏的氣膜體育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全民健身中心……一個個出人意料,但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全都從夢想變成了現實。在很多地方,“健身去哪兒”早已不再是難題,“健身選擇去哪兒”才是“幸福的煩惱”。

另一方面,全民健身也在服務國家大政方針、經濟社會發展,彰顯“全民健身+”多元功能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重點工作,全民健身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責無旁貸:在國家體育總局定點扶貧縣山西省繁峙縣、代縣,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已經實現了村級“全覆蓋”,全年不斷的高水準體育賽事,也讓昔日的貧困縣擁有了撬動旅遊、文化、消費的新杠桿,樹立了“不等不靠不要”的脫貧攻堅的勇氣和決心。“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將繼續發揮在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讓健康成為鄉村致富路上的催化劑、助推器。

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道路,不斷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這一領域,全民健身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了《聯合在溫州開展社會力量辦體育試點框架協議》,三年來,溫州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優勢,在競技體育、全民健身、體育産業等方面多點開花。尤其是全民健身方面,溫州首座冰雪綜合體以及“下沉”到溫州每一個社區的209座“社區健身房”,都是“社會力量辦體育”結出的碩果。

可以預見的是,“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將繼續助力擴大內需,服務構建和諧社會、健康快樂老齡生活、青少年健康發展,進一步擴大“全民健身+”覆蓋圈。

回望百年,放眼未來,全民健身大有可為,中國體育前景可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