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明光:特困供養貧困戶養鴨,拓寬脫貧致富路

“我養這個鴨子有好幾年了,以前養的少,現在國家扶貧民生工程政策好,發展特色養殖還有補貼,沒什麼後顧之憂,我養鴨的規模逐步擴大,我相信通過勤勞的雙手,日子會越來越好。”楊士木説道。

楊士木,68歲,家住明光市石壩鎮鐵山村洪郢小區,無兒無女,孤身一人生活,2014年6月識別成特困供養貧困戶,他的特殊情況,可以躺在政策的“溫床”上,安逸的過日子,但楊士木沒有。他常説:“好日子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的雙手幹出來的,我相信只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奮鬥,不等、不靠、不要,日子過的才踏實。”楊士木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脫貧致富,他想到了養鴨,因在洪郢小區西300米處就有個大塘,離家近,在這裡建鴨棚養鴨方便,於是他在魚塘邊搭了個簡易鴨棚,購買200多只鴨開始養殖。

“嘎…嘎…嘎…”每天清早,楊士木都會打開鴨棚的門,揮舞著他那根用竹竿做的“指揮棒”,把鴨子放出來,一大群鴨子剛出鴨棚,就張開翅膀飛撲到棚前的大塘中歡快覓食。他把鴨子趕進了大塘,就開始忙著打掃鴨棚衛生等。忙完這些,還要琢磨養鴨技術。現在楊士木已經是養鴨“土專家了”,搭配飼料、打疫苗、衛生清理等,樣樣他都很在行,望著在水塘嬉戲的鴨子,他對增收致富充滿了信心。“我養的鴨子抗病能力強,都是散養的,肉質好,口感佳,所以鴨子不愁銷路。”楊士木介紹道。通過養鴨,他找到了脫貧致富門路,掌握養鴨技術後,他逐漸擴大養殖規模,每年都養1000隻左右,現正在快步穩妥向前發展,生活過的也是紅紅火火。

“楊士木特別能吃苦,每天天剛亮就要來塘邊給鴨子投食,查看鴨子的情況,清理鴨棚啊,忙的不亦樂乎,看到他勤勞致富脫貧後,鐵山村其他貧困戶深受鼓舞,個個不服輸,養魚的養魚,養雞的養雞,養鴨的養鴨……大家都相互‘攀比’,自我發展的潛力完全都被挖掘出來了,是楊士木的勤勞為鐵山村其他貧困戶做了榜樣。”幫扶幹部杜道勇説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