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分享到 0

鳳陽武店鎮:小小種養業大成效,托起脫貧致富夢

嚴冬時節,寒氣襲人。安徽省鳳陽縣武店鎮沙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徐之德家牛圈裏,卻是熱氣騰騰,熱鬧非凡,老徐正在往牛槽裏給“寶貝們”添加“營養美味”,老徐把它們視為自己的“寶貝”,5頭黃牛被他養的膘肥體壯,毛色發亮。

現年49歲的徐之德,家中有5口人。其中3個人都有殘疾,家裏幾乎沒有健康勞力。未脫貧之前,一家人擠在幾間鐵皮房子裏,家中一貧如洗,生活舉步維艱。2014年,徐之德戶被識別為貧困戶之後,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通過小額信用貸款貸到5萬元並購買了2條黃牛,開始發展庭院養牛。同時,徐之德自己耕種了近30畝土地,發展種養業。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老徐家日子慢慢好轉,不僅住上了敞亮的平房,手裏面也開始有了積蓄,老徐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黨和政府的幫助和徐之德自身的不斷努力下,老徐在2019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現在買一頭牛需要13000元左右,政府每頭還給補貼3000元。今年我又買了3條牛,現在一共加起來有5頭牛,估計能賣八九萬塊錢,加上自己種了近30畝地,一年收入能達十萬元以上,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真心感謝共産黨,沒有共産黨,哪有我今天這樣的好生活啊。”老徐感慨道。

同住沙澗村的劉如銀,通過發展種養業,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劉如銀也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雖是一個“啞巴”,但人啞心不啞。“老劉人比較聰明、勤勞、心地善良、做事實誠。雖然家裏窮,但是照顧身患多重疾病而又殘疾的妻子卻始終如一,無微不至。”沙澗村扶貧專幹説道。被識別為貧困戶後,劉如銀看到其他貧困戶搞養殖,種特産幹的熱火朝天,自己有些“眼紅”。於是,劉如銀找到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進行“理論”,通過一番比劃,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終於明白了老劉的意圖和要求:他要發展種養業。經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的精心謀劃,結合劉如銀的實際情況,劉如銀順利承包了村裏的15畝的魚塘、種了油菜和芝麻、搞起了4畝的稻蝦連作、還養過雞和牛。同時,劉如銀參加了村裏的“公益性崗位”,負責村部及路上的保潔工作,真可謂村裏的“勞模”。如今,劉如銀家一年的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並早已順利實現脫貧。老兩口雖然一個不能説話,一個殘疾又多病,但是他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很知足,生活的也很開心。

近年來,武店鎮黨委、政府在引導貧困群眾根據村情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産業方面,逐漸形成了以特色種養業為主導,光伏、村企聯建、資産收益等為輔的産業模式。貧困戶通過發展種養業獲“補貼”、村企聯建企業賺“工資”、土地流轉收“租金”、資金入股享“分紅”,公益性崗位掙“工錢”,多渠道實現增産增收,提高自己的家庭年收入,奮力實現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攜手奔向小康社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