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分享到 0

施祥龍:自強不息“幹”出致富路

中國網韻動安徽12月22日訊  “以後想要承包周邊的更多的稻蝦田,一是擴大自己的農場,二是帶動更多像我以前一樣貧困的人發家致富。”提起未來的規劃,樅陽縣藕山鎮白蕩湖村的施祥龍臉上充滿了自信的笑容。

2007年以前施祥龍主要從事運輸工作,一家四口的生活簡單、幸福。天有不測風雲,施祥龍感覺身體不舒服便到醫院檢查,誰知確診為尿毒症。經過一段時間住院透析,施祥龍病情並未好轉,主治醫生告訴他,要想保命,只能做腎臟移植手術。“那個時候求醫、做透析已經讓家庭陷入困境,又沒有腎源。”回憶起往事,施祥龍眼泛淚花。

唐傳雲作為妻子,瞞著施祥龍悄悄去做了腎源匹配檢查,結果令她興喜“匹配”成功了。但施祥龍卻拒絕了妻子的提議,考慮到如果因為換腎讓妻子身體受損,自己會愧疚一輩子的,更何況孩子年幼、父母年老。在妻子的堅持、家人是勸説下,施祥龍接受手術的治療,效果很好。但同時高昂的手術費以及術後每月七八千的藥費,讓這個家庭傾盡所有,欠債十余萬元。

村裏了解到情況後,2014年施祥龍家庭成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扶貧醫療政策後原來一年需要10萬多的醫藥費,報銷後,每年只要掏1萬多元,大大減輕了一家人的負擔。

2016年經過長期恢復性治療的施祥龍已經能夠從事輕體力勞動了,施祥龍立志靠自己雙手還清債務、擺脫貧困。同年,施祥龍通過幫扶幹部幫助、扶貧小額貸款等流轉土地215畝,成立了樅陽縣施祥龍家庭農場。深知家鄉水好、魚蝦好在深入池州等地考察後,決心把稻蝦共養幹起來。施祥龍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和農業、水産專家建立聯繫,掌握稻蝦養殖技術;參加農業部門組織的各種現場會,向同行們學習請教如何降低成本。從2017年底正式“入行”到2018年,光一季龍蝦施祥龍就獲益30多萬元,加上水稻、鴨等銷售收入,施祥龍成了村裏名副其實的“大戶”。2018年底,施祥龍領取了“脫貧光榮證”,光榮地脫了貧。

今年,施祥龍承包了500多畝田地,在充分利用了水塘和田埂以後,他還因地制宜種植起400多顆桃樹和100多顆葡萄樹,在家門口種了50畝的油菜花。同時帶動了附近12戶貧困戶就近就業,他按照工作小時計工資,務工人員年工資收入1萬到1.5萬元。施祥龍還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探索的養殖技術傳授給前來"“取經”的貧困戶。

除了研究自己的農業如何發展,施祥龍還有一個與時俱進的想法,在村、鎮政府的支援下,他舉辦了一場農民豐收節,讓老百姓把自家的農産品都通過這場豐收節活動銷售、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裡的好産品。

自立自強的施祥龍不僅成立了家庭農場,還創立了自己的農産品品牌,通過不懈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