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營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強磁場”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要用6億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在法國該組織總部安裝啟動,合肥“科學島”自主研製的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成功交付;安徽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新興産業形成體系、以新型“銅墻鐵壁”為代表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以“大智移雲”為牽引的數字經濟蓬勃興起……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今年以來,安徽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科技創新,傾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為有源頭活水來”

——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

《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中科大團隊研發的以“九章”命名的量子電腦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人造太陽”是人類在新能源領域的偉大夢想。承載這一夢想的科技工程是由中國、歐盟、俄羅斯、美國、日本、南韓和印度七方30多個國家共同合作開展的ITER計劃。憑藉在托卡馬克裝置上40多年的技術積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ITER任務100%國産化並以優異的性能指標通過國際評估,交付進度和産品品質100%滿足ITER要求,在ITER七方中位居前列,創造多項第一。 ITER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評價道:“中國在採購包研發生産方面領先於各方。”

原始創新,是創新發展的源動力。打造原始創新“強磁場”,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使命。

聚焦資訊、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今年以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繼續在量子、核聚變領域保持全球領跑地位,在材料、能源催化、免疫治療、人工智慧、高端儀器等方面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成果。

中科大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中繼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創造世界最高水準;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超薄電子玻璃屢創記錄,2020年成功研發中國第一、世界領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6家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最新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3000多套部件産品;為高分七號衛星提供高性能阻尼器等關鍵部件……關鍵領域的創新持續發力,加速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邁進。

大科學裝置,國之“重器”。在安徽合肥,大科學裝置已呈集群發展之勢——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性能不斷提升;合肥同步輻射光源實現恒流運作,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場強度達42.9T、位列世界第二。

今年,我省著手規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設施、未來網路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合肥基地等加快建設;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強光磁整合實驗裝置預研進展順利。

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主基地,我省著力構建“四個一”創新主平臺,有序推進“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統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和制度創新。第二批省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評定,“一室一中心”總數達28家,其中,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省實驗室獲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與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進“兩心共創”,攜手滬蘇浙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發起成立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成功交付全鎢偏濾器等關鍵部件,成為世界核聚變科研攻關的標桿機構;積極參與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國際大科學計劃……我省不斷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地”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百舸爭流千帆競”

——産業創新助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的産品一直供不應求!”這是合肥晶合積體電路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輝嘉在多個場合談及的話語。這句話的底氣,源自晶合節節攀升的月産能。截至今年10月,晶合月産能達到3萬片,在手機面板驅動晶片代工領域市佔率繼續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以來,我省著力抓好以“銅墻鐵壁”為重點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新興産業培育壯大、以“大智移雲”為牽引的未來産業提升賦能,以産業創新助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4月,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在安徽合肥“安家”,聯合江淮汽車打造世界級智造工廠。

5月和6月,德國大眾“重資”入股國軒高科和江淮汽車,攜手打造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佼佼者相繼與皖企“聯姻”,為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積蓄勢能,引領帶動安徽新能源汽車産業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12月8日上午,安徽先進製造業發展“一號工程”——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運作,標誌著我省在推動汽車産業鏈供應鏈整合重構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上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積體電路産業産值同比增長17.2%。疫情影響下,直觀的數字,反映出我省晶片産業持續發力的態勢。

聯發科技、傑發科技等設計企業星羅棋佈,長鑫存儲、晶合整合等製造企業不斷成長,通富微電、國晶電子等封裝測試企業日益壯大,芯碁微裝、安徽易芯等設備材料企業加速佈局……

顆顆“芯”光,點亮全産業鏈:一批龍頭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部分産品的性能及指標已達到國際主流水準,我省積體電路産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展環境日臻完善。

12月7日,維信諾 (合肥)G6全柔AMOLED生産線點亮,我省首條全柔AMOLED生産線由此正式投産。

從“無中生有”造平板到“剛柔並濟”造好屏,我省新型顯示産業之路越走越寬廣。

京東方顯示面板出貨量躍居全球首位;彩虹集團成為國內首傢具備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研發、量産的企業;視涯作為全球最大硅基OLED廠商持續深耕微顯示領域……作為國家首批新型顯示戰新集群,合肥形成了涵蓋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及下游智慧終端的完整産業鏈,産業整體規模在國內居於第一方陣。今年1月至10月,合肥新型顯示産業實現産值約815億元。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省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發展數字經濟。

5G網路、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智慧創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目前,全省累計建設完成5G基站2.14萬個,建成5G場景應用100個,打造了全國首座“特高壓5G”基站、首個“5G機場”、首個“智慧醫院5G聯合實驗室”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今年1月至11月,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2%、15.7%。

截至目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2618戶,以佔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14%的數量,貢獻了24%的營業收入和25%的利潤。其中,74%是高新技術企業,涌現出國家級“小巨人”86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創新引擎加速發力,我省交出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前三季度我省生産總值27668.1億元,同比增長2.5%,快於全國1.8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第8位,經濟運作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紙船明燭照天燒”

——科技力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0年4月30日,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佈暨線上交易會在安徽創新館開幕,科技成果在網上展廳同步與海內外觀眾“見面”。

網友們感嘆:逛完這個網上展廳,你自然明白為什麼説安徽是“抗疫優等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安徽迅速啟動3批16個應急科研攻關項目,重點支援新冠肺炎檢測和診療智慧化、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核酸檢測等領域的研究,吹響科技戰“疫”集結號。

炎症風暴是新冠肺炎患者向危重症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抑制?安徽科研團隊找到了答案——“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 3月3日,該方案正式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統籌部署和中國紅十字會支援下,安徽專家團隊趕赴武漢,指導幫助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14所定點收治醫院採用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受中國紅十字會委派,兩位安徽專家啟程支援伊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徐曉玲教授作為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顧問,飛赴義大利,支援該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通過遠端視頻系統,安徽專家向印度、巴基斯坦、波蘭、瑞士、德國、英國、俄羅斯7國70余家醫院同行,分享新冠肺炎患者診療和救治經驗。

不僅在武漢保衛戰中大顯身手,還為國際戰“疫”貢獻力量,“安徽藥方”贏得中外點讚!

疫苗是戰勝病魔的利器。

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項目,納入科技部“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安科生物將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的安達芬 (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劑進行改進,增加霧化吸入途徑,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防護。

安徽緊鄰湖北,疫情一度緊急,但戰“疫”成績單可圈可點,這離不開硬核科技力量的支撐。

只要正常步行通過安檢區,即可完成測溫及安檢。皖産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在上海地鐵、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等場所廣泛應用。這種安檢模式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提高了通行效率,緩解了人流聚集壓力。

前往醫院就診時,不需要觸屏、按鍵,直接用手在空中“比劃”,就能完成掛號、繳費等操作,大大降低了患者因手指與螢幕接觸而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這款無接觸自助掛號機,採用全球領先的“可交互全息空中成像”技術,依託該技術,公司還研發了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

皖産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代替街道工作人員,對轄區內的發熱人群進行摸底,對重點人群進行隨訪,不僅提高了資訊採集效率,還降低了工作人員到府溝通交叉感染的風險。針對方言難懂的問題,機器人通過深度學習不斷提升語義理解、智慧交互水準,如今資訊採集完整度已達90%。

填補國內外空白的消除菌毒空氣處理設備批量生産;用於重大傳染病員安全隔離與轉運的奇瑞瑞弗負壓救護車馳援武漢、出口海外;防疫彌霧消殺機器人,醫療物品智慧運送機器人,可自然呼吸、重復使用的奈米纖維口罩……皖産“利器”在疫情防控一線大展拳腳。

線上遠端問診、AI輔助診療等智慧醫療手段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缺;“安康碼”推行以來,人們出行檢測時間由以往的平均60秒降為10秒,有效緩解了基層防疫站點壓力;疫情動態監測、交通人流分析等“抗疫大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參考……疫情期間,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與大健康産業融合發展提速提效!

得益於科技力量的支撐,安徽不斷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持續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的省份中率先“清零”,確診患者臨床治愈率達99.4%。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安徽將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加快建設“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的科技強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