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一根小竹竿舞出新天地

“錢桿舞”愛好者切磋舞技。胡婭莉 攝

“錢桿舞”愛好者討論創新表演。胡婭莉 攝

近日,在明光市柳巷鎮淮上銀杏古道旁,當地“錢桿舞”表演隊在創排節目。胡婭莉 攝

一根竹竿在民間藝人的手中上下翻飛、姿態萬千,竿子內嵌的銅錢發出悅耳的金屬聲,民歌、舞蹈有機結合起來,讓現場觀眾享受到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這是近日在明光市柳巷鎮銀杏古道附近的一幕。

藝人手中的竹竿因每節串有三四枚銅錢,被稱之為“錢桿”,由此應運而生的“錢桿舞”在安徽江蘇沿淮一代流傳。近年來,有“錢桿運動之鄉”稱號的柳巷將這一民間藝術結合現代舞蹈元素,打造老少皆宜的“錢桿保健操”,並在當地校園普及推廣。

舉辦品牌賽事、表演推陳出新,在滿足群眾審美和健身需求的同時,也帶動了“錢桿舞”道具、服裝製作等産業發展。柳巷正圍繞“錢桿”作文章,逐漸形成文旅體融合發展大格局。

求新求變韻味足

身著舞蹈服、手持麥克風,朱曉飛和王芹在一片銀杏樹下為遊客們獻上一曲民歌。嗓音甜美、曲調婉轉,兩人身後的一群舞者揮動錢桿,在閃轉騰挪之間,展現出優美的身姿。一時間,歌聲、舞者合二為一,營造出濃厚的地方文化韻味。

“我們現場表演的是為‘錢桿舞’量身定制的民歌選段。”朱曉飛是明光柳巷錢桿舞第四代傳人,她坦言,“錢桿舞”在日益融合創新中正呈現出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打“錢桿子”是淮河流域廣大群眾慶豐收時的民間舞蹈。舞者手持錢桿,邊唱邊舞,同時繞體打擊身體各個部位,既有舞蹈美感,又有健體功能。柳巷位於淮河岸邊,與我省五河、江蘇泗洪相鄰,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帶來了南北不同的文化交融,“錢桿舞”在當地逐漸沉澱下來。與其他民俗情況相似,“錢桿舞”也遇到過形式單一、作品匱乏的問題。

“我們在外交流時發現,‘錢桿舞’缺乏原創作品,在配樂、曲調等方面不能完全展現出舞蹈本身的文化特色。我們就想對‘錢桿舞’加以改進,創編新作品。”朱曉飛説,現在的觀眾對民間藝術原生態展示需求越來越高,創新成為“錢桿舞”接續發展的關鍵。

王芹是五河民歌省級非遺傳承人,朱曉飛和她一合計,從傳統民歌中汲取優美曲調,為“錢桿舞”定制民歌曲目。朱曉飛先後創作了《醉了錢桿鄉》《錢桿新夢》《情滿錢桿鄉》等“錢桿舞”曲目,通過對唱、合唱,並配合曲調重新創排打法、舞步,整體提升了藝術表現力。

“在江蘇一帶盛行的打‘蓮湘’和‘錢桿舞’相似,‘蓮湘’的舞蹈表現更加優美,‘錢桿舞’更注重韻律。我們曾受邀參加江蘇金湖舉辦的非遺展演,現場表演的作品受到了好評。”朱曉飛説。通過表現形式和內容創新,柳巷“錢桿舞”在第五屆中國農民歌會上表演,並先後獲得安徽省廣場舞大賽滁州賽區二等獎,滁州、明光鄉鎮文化站調演一、二等獎。

目前,朱曉飛成立了一支“錢桿舞”專業表演團隊,團隊成員大都來自柳巷各個鄉村。這些成員就像一顆顆“種子”,將舞蹈的最新編排形式、動作要領帶給身邊村民,不斷夯實群眾基礎。如今,當地8個鄉村都有“錢桿舞”代表隊,人數達上千人。

操舞進校提素質

“注意動作要領,輕打腳後跟。”近日,在柳巷小學操場上,一群孩子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練起錢桿。兩支竹制錢桿在手,隨著動作的起伏,紅色的流蘇“飛舞”起來,煞是好看。

“我們將‘錢桿健身操’引入大課間活動中,同時開展網上教學。孩子們從1至6年級都可以接觸到這套健身操。”柳巷小學相關負責人説。

“錢桿健身操”是以民間舞蹈為基礎的一次創新,創新的背後是“錢桿舞”技藝傳承人的不懈努力。

“健身操使用小型雙錢桿,有單打、雙打、對打和不同的隊形變化。同時結合健身項目與中醫理論,通過雙手握錢桿敲打人體穴位,牽動全身運動。整套健身操運動量適中,簡單易學,一節下來40分鐘,非常適合學生課間體育鍛鍊。”柳巷錢桿操協會一位會員説道。

2012年,柳巷鎮成立了由錢桿愛好者組成的錢桿操協會,主要研究探討錢桿操運動方面遇到的問題,並開展錢桿操運動推陳出新和推廣普及相關工作。協會創研了5套“錢桿健身操”,既有利於錢桿進校園,又擴大了群眾參與基礎。明光市已有2萬餘人參與此項運動。

目前,“錢桿保健操”進校園在明光市中小學形成梯隊發展態勢,各校都有錢桿操隊伍。自2016年起,該市連續舉辦了三屆青少年錢桿操大賽,起到了很好的校園推廣作用。

在柳巷小學,已形成了規範化的“2-2-2”課程編排體制,即1、2年級用2年時間培養興趣;3、4年級用2年時間學習錢桿基本技術技能;5、6年級經常通過打比賽等多種綜合活動使基本技術得以鞏固、提升。該校還編撰了錢桿校本教材,為“錢桿健身操”打造成校園體育項目提供教學指導。

“‘錢桿健身操’有速度、力量上的要求,它可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是一項積極健康的運動。”明光市教體局蘇義國説。目前,錢桿體育活動已經下沉到明光當地幼兒園,通過幼兒觸摸和遊戲的方式,從幼時就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錢桿”為媒優産業

郭義勝是柳巷鎮柳巷村居民,讓他沒想到的是,一根錢桿給他帶來了致富門路。

老郭是個熱心腸,只要是親戚朋友用壞的錢桿,他都會想辦法修。2011年後,隨著當地喜愛錢桿健身運動的群眾日益增加,錢桿比較暢銷。而本地由於沒有企業生産錢桿,大都需要去外地購買。看到商機的郭義勝,決定自己生産、銷售錢桿。

錢桿主要材料有山竹、銅錢、鉚釘、彩膠帶、流蘇等五樣。記者在郭義勝的加工廠裏看到,每根山竹截成1.1米,再用機械把竹子調直後打孔,然後上銅錢用鉚釘固定,最後在每根竹子外部裹上彩色膠帶及流蘇,一根精美的錢桿就製作完成了。

“起初是純手工製作,每天只能生産十幾支錢桿,每支售價18元,一天銷售額二三百元。”郭義勝説,隨著電商的興起,2014年他開始通過網路銷售錢桿,原來的生産方式己不能滿足銷售。此後,他調整生産模式,購買機器加工生産錢桿,每天生産錢桿100多支,年銷售額達50余萬元。

如今,包括郭義勝在內,柳巷已有3家工廠專門生産錢桿以及配套服裝、道具,網上訂單延伸到江蘇等外地省份。

一根小錢桿撬動了大産業。以錢桿為切入點,柳巷正打算讓“錢桿進景區”,推動當地文化旅遊發展。

淮河邊、銀杏樹,一彎曲徑通幽,在落英繽紛的背景下選景拍照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年上半年,柳巷充分利用上世紀50年代栽種的117棵銀杏樹,打造出一道淮上銀杏古道風景。古道鋪設的磚塊均係村莊老舊房屋拆除下來的青磚,同時在沿途擺設了農家用具,增添古樸韻味。要讓銀杏古道“活”起來,關鍵在引流。在古道新開闢的一處休閒區域,身著當地民俗服裝的錢桿舞蹈隊,定時進行歌伴舞展示。在陣陣優美的曲調中,舞動的錢桿增添了景區的人氣。

除了銀杏古道等自然景觀,柳巷還有南北朝時期的攔河大壩浮山堰遺址,以及當地的豆製品特産,這些豐厚的自然文化資源都需要串聯起來。

“現在村裏準備建設民宿、農家樂等配套設施,以錢桿為媒,把遊客留下來。”現任柳巷鎮浮山村委會主任的朱曉飛高興的説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