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對此,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中考體育將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準;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不斷總結經驗,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中計分的研究。到2022年,更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學校工作中體育老師也將被擺在重要位置。
體育課到底應該怎麼上?記者近日走進部分中小學校,感受體育教育新活力。
體育課時如何保障?
“雙手持球放胸前”“轉為單手持球”“準備射發球!”10月30日上午,和煦的陽光照在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學的操場上,一堂體育課在老師的密碼中展開。這群四年級的孩子熱身運動後分列成兩排,面對面地進行手球基本動作訓練。這所學校自2017年開展手球項目以來,就開始用手球特色來增強體育課的吸引力。“一週有4節體育課,每個孩子都有練習手球的機會。我們希望用手球為孩子打開體育運動的大門。”校長王俊告訴記者。
作為選拔性升學考試,高、中考的科目及分值的設置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風向標”。2013年起,我省就提出“逐步增加初中畢業體育考試成績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成績中的權重”,中考體育分值隨後逐年提高。到2018年,中考體育分值由2013年的30分提高到60分並延續至今。
體育課被擺到了高度重視的地位,強化中小學體育教學自然成為各地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記者從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該市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每週安排4節體育課,在沒有體育課的那天,下午最後一節課安排體育活動。小學三至六年級每週至少安排3節體育課。與此同時,學校和教育部門也加大檢查與督導,確保體育課不被文化課擠佔。此外,合肥還明確規定,中小學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合肥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應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併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形成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體育課上教些什麼?
課時有了保障,那麼課內教什麼呢?我省各地中小學紛紛在體育課上做出了花樣。
宣城市的涇縣中學在體育課上打破了原來的班級建制,採取走班式的教學,即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及教師的專業特長實施選課模組教學。該校除了將田徑和健康教育設為必修項目外,還開設了籃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武術、板羽球等選修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班上體育課。體育教師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時間段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按照學分制定期給予學生考核評價。
“體育課不再是傳統的跑跑步、做做操、考考試,現在我們可以學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了。”籃球愛好者、高二學生小程告訴記者,現在體育課就是他的興趣班,是學習之餘的休閒娛樂。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校也有了額外的收穫,體育教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我們在實施體育選項模組教學的時候,看到學生報名熱情很高,就順勢成立了各類學生體育與文化社團,積極開展校園文化體育藝術節等形式多樣的體藝活動,現在學校的體藝文化氛圍日趨濃厚,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該校相關負責人認為,增強學生體質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
一些中小學校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進體育課後,學生受益的不僅僅是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體育精神的鼓舞。“體育訓練中,摔跤、碰撞是常有的事。打比賽更是要講求戰略部署和團隊合作。勝利了,如何分享喜悅;失敗了,怎麼躍過心理低谷……這些對未成年人來説,本身就是一堂堂生動的思政課。”合肥市蚌四小體育教師褚維群説。幾年前,學校舉行運動會,一個叫張子墨的男孩在輪滑項目中表現出良好的技巧卻因為失誤而錯失金牌,當場痛哭不止。老師覺得這孩子是個好苗子,但是要好好錘鍊,就鼓勵他加入校手球隊。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這個孩子的心理素質和運動技能一起得到提升,現已成長為校隊主力。“不止是拼搏,戒驕戒躁、堅韌不拔、陽光自信、作風頑強,這些都是我們在體育課上該教給同學們的體育精神。”褚維群説。
體育課作業怎麼做?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把文化課作業減下來,體育課作業加上去,成為政策引導的方向。實際上,意見出臺前,我省不少學校就已經開始嘗試佈置體育作業,以鞏固體育教學成果。據了解,位於合肥經開區的芙蓉小學,2017年9月就開始每日佈置體育作業,一直堅持到現在。
芙蓉小學副校長王一鳴介紹説,最初是根據“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政策要求,學校讓體育教師口頭佈置體育家庭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課後鍛鍊彌補課程的不足。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各年級體育教師根據階段性體能訓練重點安排作業內容,比如跳繩、坐位體前屈、原地運球等等,每日要求孩子對照練習,線上打卡提交作業。學生提交作業後,教師會及時驗收並用發送語音的方式及時反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為了鼓勵同學們堅持體育鍛鍊,我們體育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實施‘21天打卡’。”該校體育教師丁俊説。有了這樣的堅持,學生體育作業完成率逐周上升,目前已達到8成左右。
“剛開始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叫苦,學校還收到不少投訴,有反映體育作業增加學生負擔的,有質疑體育作業搞形式主義的。”王一鳴説。為消除家長的顧慮、保障學生體育鍛鍊時間,學校一方面嚴格控制文化課作業量,一方面構建體教融合“學”“練”“賽”閉環:豐富體育課程,將輪滑、籃球等作為校本課程納入常規課程表,同時增加足球、武術等社團課程,保障體育課“天天有、日日練”;在網路打卡平臺上實現課前技能預習與課下復習、作業視頻上傳、考核體系串聯,培養學生體育鍛鍊的習慣;經常性地舉行年級聯賽、體育節等各種體育賽事,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最近三年,該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穩步上升。“看到孩子們確實越來越健壯了,家長們轉而成為體育作業堅定的擁護者。”王一鳴説。
採訪中,很多學校的負責人都表示,將堅持佈置體育作業,幫助學生把體育鍛鍊當成一種習慣,從而為未來發展儲備好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