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

縣域醫共體是新時代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載體。作為國家首批綜合醫改試點省,“十三五”以來,安徽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以“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為目標,積極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努力探索一條符合安徽實際的醫改之路。

縣域醫共體由政府主導,在尊重意願、雙向選擇基礎上,由縣級醫院牽頭,聯合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每縣組建2個至3個醫共體,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功能定位,協同向縣域內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2015年安徽省在15個縣(市、區)開展縣域醫共體試點;2016年試點增至40個縣(市、區);2017年試點擴大到66個縣(市、區);2018年實現全省75個縣(市)和農業區縣域醫共體全覆蓋,同年,全省縣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88%,縣域醫共體內建成“綠色通道”,在鄉鎮衛生院設置急救站,配備救護車輛和人員,保障縣域內危急重患者得到及時治療。

為推進城鄉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著力打造覆蓋城鄉、科學整合、職責清晰、以人為本、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2019年,安徽省印發《關於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意見》《關於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同年,探索創新“兩包三單六貫通”改革路徑,並在37個試點縣(市)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包”,是打包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建立緊密型利益紐帶;“三單”,是建立政府辦醫責任、內部運營管理、外部治理綜合監管三個清單,實行清單制管理,厘清責任邊界,明晰運作關係;“六貫通”,是要在專家資源、醫療技術、藥品保障、補償政策、雙向轉診、公衛服務六個方面實現上下貫通,有效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資料顯示,2019年二級醫院向基層下派的專業人員同比增幅14.86%;今年上半年縣域醫共體內具備“50+N”種疾病診療能力的鄉鎮衛生院佔比91.84%,縣域醫共體內開展外科手術鄉鎮衛生院佔比71.39%,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得到有效提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滁州、阜陽等市釋放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紅利”,縣鄉村一體聯動,群防群治,取得很好防控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61個縣(市)組建128個緊密型醫共體,實行醫共體內人、財、物統一管理,打造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省範圍內,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全面覆蓋,“15分鐘就醫圈”基本形成,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0%以上,醫療費用更低,個人衛生支出佔比下降到30%以下,群眾滿意度持續穩定在90%以上。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著力構建以人為本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健康安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