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韻動安徽10月13日訊 張臘雲,潛山市水吼鎮駕霧村人,家庭人口四人,丈夫在東北務工,大女兒在福建泉州念大學,小兒子就讀于潛山市第三中學念初中。有一個70多歲的公公,還有一個雙目失明且患有有精神分裂症的婆婆,以及一個10個東西都數不清並患癲癇病的重殘小叔,雖然公公婆婆和小叔是另外居住,但是共用支出,家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丈夫在外務工的收入。
張臘雲有著近20年的膽汁瘤中耳炎病史,這個病史導致她右耳失聰,半面神經壞死,臉部扭曲變形,曾經一隻眼球外凸、長期流淚。經歷過大大小小12次的手術,多次死裏逃生,2016年在上海的一次手術費用高達七八萬元,儘管有合作醫療能報銷部分醫藥費,但不可報銷的部分加上在上海、家裏的生活開支,未住上醫院時的住宿費、車旅費,又用去幾萬元,導致債臺高築,再加上家裏並沒有可以在手術前後照料的人,丈夫在張臘雲住院期間從東北趕回家中導致無法務工,經濟上更無來源。2016年,經張臘雲本人申請,張臘雲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後期治療中的醫療扶貧政策以及子女就學的教育扶貧政策,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張臘雲因病痛的折磨、手術的後遺症,臉扭曲變形,一隻眼外凸,長期流淚,外出都要帶上大口罩,生怕嚇著人,一個曾經開朗愛笑的女性變得沉默、甚至整夜睡不著覺,一度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也許死亡才是真正解脫。但是是家人的愛,以及兩個未成年子女需要的母愛,給了她與病魔鬥爭、生存下去的動力。又想起小的時候,有次在合肥省立醫院手術時,她父親四處奔波只為能給她湊齊醫藥費,當時的她是星期一上午的手術,星期日晚上七點醫生來問手術費時,小小的她只好用極小的聲音説父親還沒來,但是父親一定會來的。果然,晚上父親來了。原來,公共汽車5點多就到了合肥,當時那個年代汽車站到醫院車費是一元五角錢,為了節省這一元五角錢,父親靠雙腿步行,整整走了3個多小時。回想起那一刻,張臘雲突然有了很強烈的生存下來的念頭。
就這樣,有錢就趕緊醫治,沒錢就扛,一直斷斷續續地接受著治療,但一直也沒診斷根,完全的好起來。有時,在夜晚無人四週靜悄悄的時候,張臘雲也會感嘆活著真痛苦,但一想起那晚在醫院裏父親的身影以及兩個孩子還需要媽媽的陪伴,媽媽的愛,就會鼓起勇氣繼續努力地活著。
直到2016年底,躺在病床上的張臘雲,無意間在“駕霧村公民交流群”中看到駕霧村裏一名返鄉創業青年葛良飛在微信群裏推銷自家的農特産品,眼前一亮。張臘雲從小就喜歡做菜,而且對傳統老工藝情有獨鍾,在這個動力下張臘雲立即添加了對方的微信,想代賣他家農特産品,很快地獲得了對方的同意。張臘雲很用心去推銷,雖然利潤很低,但也接了不少單子。更重要的是張臘雲有事情做了,整個人就有了動力,就不會總是自己一個人胡思亂想了。這樣的推銷持續做了兩個多月,客戶發展地很迅速,張臘雲就算在病床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收入。有一天,張臘雲在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朋友建議她,你做菜手藝不錯,不管是做的家常菜,還是自己做的土産品都特別好,為什麼不做自己的産品,而要代賣別人的産品。朋友的話一下子打開了張臘雲的思路,她也下定決心試試看。但是那時的張臘雲剛剛接受了神經移植手術,仍處在康復期,醫生叮囑不能騎車,室外活動也不能太久,感冒打噴嚏這種在平常人身上很常見的事,對於她來説,都是很有風險的。但她還是咬咬牙,一邊養病一邊開始做自己的産品——各式各樣的腌菜、臘肉、豆腐乳、辣椒醬……這對張臘雲來説,不僅僅是光為了賺錢,更是要在人生最陰暗的日子尋找一絲微弱的光明,找到生存下去的動力和支撐。
張臘雲的微店“家鄉味土特産”宣佈正式上線,微店初具規模,但因為本身的知識技能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店舖銷量一度陷入瓶頸期。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到,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對運營技能的欠缺一定會限制生意的發展。
2013年,“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被提出;2017年,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脫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戰。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潛山,市委市政府為了摘掉貧困縣這個帽子,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尋求發展,現在黨中央一聲令下,各部門更是不遺餘力。根據因地制宜的要求,潛山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立足自身資源,努力為群眾提供針對性的服務。2017年9月,駕霧村幫扶單位潛山縣商務局開辦了電商培訓,這對張臘雲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她立即報名參加了培訓。培訓學校和老師知道了她的情況後,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對她給予了特別的幫助,多次到府指導,並一步步、手把手地教如何把産品上架到店舖,如何做好線上推廣。張臘雲本身有著不錯的攝影基礎,通過在電商技能培訓班的學習,張臘雲一步一步的學會了上架産品、線上、線下推廣等電商實用技能,並熟練將掌握的技能運用在自己的微店上。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商務局老師的指導,張臘雲的店舖銷量慢慢的上去了,甚至有朋友戲言張臘雲是“從土八路變成了正規軍”。
張臘雲銷售的這些産品的原材料有一部分是她自己或家人親自採購回來,還有一部分是她公公一邊在家照顧婆婆,一邊用土雜肥耕種的蔬菜。通過本地傳統工藝親自製作的純手工産品,腌菜的壇子是用傳統瓦壇,腌菜的水是到幾公里外的山上運來的山泉水,菜是農戶家收購,用農家肥耕種的有機蔬菜,經過精挑細選製作的,保證食材健康,製作安全,絕對無任何添加劑。臘肉是在農戶家購買,吃土飼料的豬肉,成本雖然大一點,但口味絕對不一樣,這一特點恰恰成為張臘雲網店的賣點也是亮點。
張臘雲的第一批産品發出去後,得到了客戶的良好反饋,都説味道非常的不錯,這些反饋給了她把網店做好的更大的信心。有一位北京的客戶吳先生,幾乎每三天就要從張臘雲的網店拿一次貨,不但買來自己家吃,還把張臘雲的産品作為贈送親朋好友的禮品,更帶動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到網店裏來購買,像吳先生這樣的客戶還有許多。俗話説,“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産品總會受到大家的認可,一傳十,十傳百,從第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4月,短短八個月的時間,張臘雲網店線上交易額就突破了9萬元,線下超過了2萬元,實際純收益將近4萬餘元。每日訂單供不應求,外地訂單達到總訂單的70%。生意再忙,張臘雲還是保持著本心,依舊是純手工製作無添加,嚴格把控腌制週期,堅持真空多層包裝,只為每一個消費者從她這裡買到的都是最安全、最健康、最優質的産品。無論訂單多少,張臘雲都堅持當日訂單當日發貨,風雨無阻,網店好評如潮。
張臘雲于2018年5月底參加了全省電商全覆蓋會議,在會議上積極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經驗,並得到李國英省長的認可與表揚。2018年7月在全縣鄉鎮創業青年比賽中獲得“創業青年榜樣”榮譽證書和安慶市《我的脫貧攻堅歷程》主題徵文評選活動中獲得三等獎。近兩年榮獲“潛山市巾幗脫貧示範戶”、“安慶市首屆脫貧攻堅奮進獎”“水吼鎮脫貧之星”以及“優秀電商企業獎勵”。
張臘雲,一個身患重症的貧困戶,卻沒有少數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不想不勞而獲,不思進取,而是在困境中不懈奮進。張臘雲代表了一個想奮鬥肯吃苦但客觀條件受限的群體。這位生活在革命老區一個小鄉村的女人,她經歷了病痛、苦難、貧困,卻沒有消沉和頹廢;用心感知著家人對她的愛,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尋求可以奮鬥的機會,不辭劬勞,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尊敬。
在幫扶單位和幫扶人的幫助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張臘雲抓住商機,依靠自己的手工製作手藝,不僅找到了一條穩定增收的渠道,為自己脫貧致富增添希望,更從中收穫了生活的勇氣。現在産品供不應求,客戶遍佈五湖四海。在電商老師指導下,張臘雲已經申請註冊了《潛雲坊》的商標以及《潛山市潛雲坊手工製作坊》的小作坊登記證,網店進一步向系列化、規範化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