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十三五”期間,安徽省秉持“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的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下好“先手棋”,搶佔制高點。 2017年1月10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上海之後國家正式批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誌著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主基地,安徽著力構建“四個一”創新主平臺,有序推進“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統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和制度創新,構建形成由點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創新網路。4年多來,安徽國家級研發平臺突破200家,增長39%;4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

瞄準最前沿,取得新突破。依託大科學裝置,我省在原始創新領域,對標世界一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2017年創造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電漿體運作新的世界紀錄,2018年獲得可重復的大於1億攝氏度電漿體;2019年,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在合肥竣工交付;合肥同步輻射光源實現恒流運作,性能達到國際三代光源先進水準;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獲重大突破,磁場強度達42.9T、位列世界第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自主研發緩衝拉桿關鍵部件,保障“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6家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最新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3000多套部件産品……關鍵領域創新由“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邁進。

聚力高品質,培育新動能。“十三五”期間,我省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以十大新興産業為代表的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安徽戰略性新興産業異軍突起,“芯屏器合”組合大顯身手,挺起先進製造業脊梁。合肥新型螢幕件、積體電路、人工智慧和銅陵先進結構材料等4個産業集群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名單,獲批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安徽省重大新興産業基地,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037件,2019年産值同比增長13.4%。國家統計局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安徽企業創新活躍度居全國第4位。

完善創新鏈,築造新高地。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8個“全創改”區域之一,我省大膽探索創新,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自2016年6月“全創改”方案獲批至今,我省有13項改革舉措被國務院列入全國推廣改革經驗。先後出臺合肥“科學中心人才20條”、合肥“人才新政8條”等政策,從資金、土地、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供全要素保障,傾力打造創新高地、“養人之城”。 2019年,安徽7人當選“兩院”院士,人數為歷年之最;在皖工作院士332人,其中在皖院士38人,採取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合作方式的294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