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韻動安徽9月15日訊 白露已過,天氣轉涼,鄉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咩、咩、咩...”,一聲聲清脆的羊叫聲響徹整個山谷。
走進鑫昌羊業基地,園內綠植鬱鬱蔥蔥,標準化的養羊車間一排排矗立,羊舍內乾淨整潔,全自動的飲水、喂食系統讓羊吃上了“自助餐”。
“羊場佔地200畝,常年存欄近2000隻羊,每天在羊圈邊上轉一轉,我就挺開心,因為它們是我的希望。”看著這群歡快的“寶貝疙瘩”,陳長旺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情係鄉土
陳長旺出生在黃鋪鎮陳橋村一個普通農家,由於家境貧寒,父母為生計奔波忙碌,時常需要有人放羊,年僅10歲的他便承擔了“羊倌”的工作,在土坡上他“威風凜凜”地指揮著10多只羊,成為了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小打小鬧般養羊,也無力改變家中貧困現狀。”又當“羊倌”又當農民的陳長旺在19歲時,與村裏年輕人一同成為“北漂族”,放過錄影、開過五金店、幹過汽車裝潢,在隨後的十幾年的“北漂”中,憑藉勤奮努力和敏銳的商機,年收入達幾十萬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成為了村民口中“走出農村的成功人士”。
就在旁人羨慕不已的時候,2012年,陳長旺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舍業回鄉,在大山裏當起了“羊倌”。
“之所以選擇回到家鄉,是因為故土情結。”陳長旺告訴説,在外發展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後的心酸少有人知,“家鄉處處綠水青山,我內心有一個夢想,就是利用這片好山、好水、好生態、發展産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家人雖多次阻礙,但依舊沒有阻擋陳長旺返鄉步伐。2013年,陳長旺認準湖羊養殖,投資上百萬元,成立鑫昌羊業合作社,建設標準化羊舍,購買1000多只湖羊,成為本地湖羊繁殖高品羊飼養的領頭企業。
埋頭苦幹
“至今,我都忘不了130多只小羊羔因餵養不當悉數病亡的情景,它們就躺在地上,身上還溫熱,但都斷了氣。”三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怔怔地蹲在羊圈裏,肩上還背著一捆新鮮的草。幾年的積蓄,一下都賠光了。
“原本以為,養羊跟兒時那般容易,誰知挫折不斷。”自認為做好萬全準備的陳長旺3年虧損了60多萬元,品種選擇、羊舍建設、衛生防疫等問題層出不窮,一度讓他懷疑是否選錯了行業。
“放棄的話,對於我來説,損失金錢,但對於村民們來説,損失的可是一個好項目。”在那特別困難時期,陳長旺咬牙堅持,弄清原因後,憑著不服輸的性格和韌勁,他四處拜訪學技術,自學鑽研各種羊病症的醫治方法,漸漸成為養羊圈的行家裏手。
養殖是個“經驗活”,陳長旺再也不敢大意。那段時間,“羊吃東西,我就蹲在旁邊看。晚上羊睡覺了,我就睡在旁邊的庫房裏。到最後,羊的每一個動作,發出的每一個聲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餓了、冷了,還是準備生小羊了。”
自2015年成立家庭農場和聯盟合作社,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家集湖羊繁殖、高品羊生態飼養的規模化企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公司+基地+實體+農戶”的産業新格局,實現年産值900多萬元,年純收入突破百萬元。
今年60多歲的陳潤伍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合作社成立以來,他被雇為長期務工人員,主要是養羊、放羊、喂飼料、拌草,一個月工資2000塊錢,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活品質。
“許多貧困戶還沒有脫貧,是因為他們不懂養殖技術,要為他們開出‘造血’良方,傳授科學養殖知識。”陳長旺説。他通過“自主經營”“入股分紅”“託管代養”等方式,長期聘用鎮內低保貧困戶4人、智力障礙3人、殘疾1人,人年均增收2萬餘元。同時通過技術培訓和幫養帶養,搭建幫扶平臺,提供種羊400頭、牧草自育基地500畝,簽訂成品羊回收合同,免費提供技術,一對一跟蹤指導,帶動周邊80余人發了“羊”財。
現在,陳長旺從獨行“羊倌”變成了致富“領頭羊”,帶領著更多村民一起奔小康。
農旅融合新發展
“農村要富還要美。我們不能為了掙錢,把環境搞得一團糟。”陳長旺説。
他流轉了幾十畝田地,帶頭種植甘蔗、玉米等農作物;羊糞作為周邊花卉苗木的有機肥;設定養殖規模上限,控制在2000隻以內。“達到一定規模後,養殖交給農戶,我來搞第三産業,提高它的附加值。”
正值潛山市大力推進“全域旅遊”之際,陳長旺找到了轉型方向。黃鋪位於潛山“鄉村旅遊示範帶”上,旅遊資源豐富,田園風光迤邐。“依託這些市場主體,激活美麗鄉村資源。”在陳長旺看來,農旅融合的時機已經成熟,一是農業休閒觀光遊消費需求旺盛,二是脫貧攻堅補齊了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他希望搭上農旅融合快車,把黃鋪鄉村遊鏈條再延伸一環——“品鑫昌羊肉”。
如今,陳長旺已經從養羊轉向了品牌打造。他所創的“小羊東”品牌名氣大、價值高,契合當下消費者綠色生態的飲食需求,在市面上不愁銷路。
“除了品牌,羊好賣的秘密還在這裡。”在養羊基地,陳長旺推開自己的飼料房房門,一股酸奶味撲鼻而來。“這些都是我用益生菌發酵過的豆粕,其營養吸收率比生豆粕高出80%。我養的羊喂的都是花生秧、秸稈等純天然飼料,所以我家的湖羊瘦肉更多、口味更好、營養更佳。”
此外,他還通過開設直營飯店的形式,進一步提升羊肉附加值,也給貧困戶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我今年投入100多萬元,利用“村集體+企業”模式,在黃鋪鎮建起第一家鄉村旅遊觀光民宿“木梓軒”,主攻親子遊、體驗遊等,8月底已經開門迎客,解決20余人就業,實現企業、村集體、百姓共增收。”
從“羊倌”到創業“領頭羊”,陳長旺用辛勤的汗水記錄了自己的創業路,“農業休閒觀光遊消費需求旺盛,我們將主動融入全域旅遊大格局,延伸完善産業鏈,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讓客人吃到正宗、綠色的土菜和生態羊肉,大家在家門口就可以吃上特色飯。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走得更穩、走得更好。”這就是陳長旺心目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