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長三角一體化中的“安徽步伐”

荷花深處,一塊省界牌,一面寫著安徽,另一面寫著江蘇,殊為有趣。原來千畝荷花塘,沿江蘇與安徽兩省界河,各延展500畝。這美景所在地就是位於安徽來安與江蘇六合交界處的池杉湖濕地公園。這裡既有“池杉生水上,白鳥舞翩翩”的美景,又毗鄰南京、合肥等城市,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建成之後迅速成為長三角的一處網紅旅遊地。越來越多的長三角遊客到此短途休閒度假。

池杉湖濕地公園的發展機遇,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襟江帶淮、承東接西的安徽山水,成為長三角後花園,但共用的絕不僅是綠色生態,不僅是交通互聯互通。

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之後,來到氣勢如虹的江淮大地,感受按下一體化發展“快進鍵”的安徽“步伐”。作為長三角的重要一“角”,作為全國新興的工業和科技大省,安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以項目化帶動一體化的産業合作,是安徽共舞長三角的觸角與核心之一。

“在南京生活,在來安上班。”安徽滁州市來安縣汊河經濟開發區裏,浦創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張勇的“雙城”生活已持續了3年。不遠處,滁寧輕軌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建成後,南京和滁洲之間的距離縮短至15分鐘,為滁州深度融入長三角提供“硬核”保障。“企業2009年就從南京搬到了汊河,2019年年産值達到1.5億元。80%員工來自安徽,20%來自南京。”當然,張勇也有一點煩惱:企業今年新進了兩台機器人,招聘相關編程人員並不容易。“這裡生活配套還是比不上南京,軟體工程師比較難吸引。”

煩惱是客觀的,一體化發展還在進程之中。但是潛力巨大,張勇還在謀劃建設一個中車産業園,落戶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號稱“金陵鎖鑰”的滁州市,緊挨著江蘇南京的江北新區,成為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兩大城市圈間的“金扁擔”。今年4月,南京江北新區與滁州市來安縣共同啟動了《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發展策略研究》編制工作。兩地聯合成立“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推進小組,註冊資金10億元的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也已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創新成為這個合作區的“關鍵詞”,涉及互聯互通、共建共用、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一體化等創新內容。比如,在利益分配上,在本省政府內部考核時,南京江北新區、來安兩地均可將示範區地區生産總值計入。關於財稅分成,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來安縣政府、示範區按照比例分成。

在滁州街頭,“對接大江北、融入長三角、實現大跨越”的廣告牌格外醒目。在中新蘇滁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的經驗,在中新蘇滁高新區開花結果。滁州市委宣傳部部長于曉波介紹,蘇州工業園接軌滁州是“兩情相悅”。蘇州工業園的産業資源有外溢需求,而一些正是滁州所缺少、亟須的優質資源,蘇滁牽手,讓兩個城市優勢疊加,合作共贏。奮發作為的滁州,持續獲得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溢出效應”,今年上半年滁州市GDP增幅安徽省第一、總量全省第三。

當把鏡頭拉開,放眼全省,從“觀察員”到“合夥人”,安徽正在成為長三角重要一角。上半年滬蘇浙來皖投資資金增長12.1%,佔全省比重超50%。

在合肥的安徽創新館,一輛時尚前衛的蔚來新能源EC6轎跑車吸引了眾多觀眾。如今,蔚來汽車將全球總部設在上海,而把中國總部設在了合肥。安徽創新館館長陳林認為,蔚來汽車主要是看上了合肥的三個優點:出色的製造加工能力,安徽有全國最大的6軸機器人生産線,可以建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有完備的工業設計能力的支撐,合肥工業大學被譽為汽車領域的“黃埔軍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科學的統籌規劃,能夠給企業一個躍升的“撐桿跳”。

蔚來的選擇背後,是皖之所長的實力展現。皖之所長在何處?在於可做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焦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安徽人力資源豐富,科教資源豐富,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首臺光量子電腦、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路“京滬幹線”等一批“安徽首創”重大成果不斷涌現;安徽還有強大的科技轉化能力。合肥長鑫存儲記憶體晶片自主製造項目投産;蚌埠玻璃研究院成功研發世界最薄0.12毫米觸控玻璃;陶鋁新材料誕生在上海,産業化在安徽,輻射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航空航太、軌道交通、汽車工業等産業升級,不僅替代進口高端材料,解決“能用”的問題,而且更好用……

內陸腹地廣闊,生態資源良好,製造特色鮮明,創新活躍強勁的安徽,一旦對接滬江浙龐大資本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一旦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凝聚更強大的發展合力,必將激發出轟鳴作響的巨大生産力,成為長三角發展新的發動機。在融入長三角的金光大道上,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安徽走得大步流星,鏗鏘有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