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長江東岸的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從昔日“臟亂差”到如今“美如畫”。記者程兆/攝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波濤滾滾的長江,橫貫中華大地,姿態萬千、壯觀雄偉。大江奔流,自江西入安徽,經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在江淮大地蜿蜒416公里,滔滔東去,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稱。
2018年起,八百里皖江掀開嶄新的發展篇章。省委、省政府把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承載千鈞——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實際行動,是堅定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的責任所繫,是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迫切要求,是推動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就是打造山清水秀的黃金經濟帶,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那種浩瀚空闊、自然壯美的場景永存。
我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級管控措施;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打響“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讓産業變“綠”,讓“綠”變産業。
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 2019年,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5%,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準。
綠水是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源頭活水”,青山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八百里皖江,一幅水清、岸綠、産業優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牢記囑託,共抓大保護
——安徽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去年還是一名漁民,出沒風波之中;如今告別“水上漂”,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康居樓,成為村裏的環衛工人。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鄉袁江村,60歲的余登貴感慨:“黨的政策好,圓了我的‘上岸夢’。”
隨著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推進,越來越多在長江邊以捕魚為生的漁民“洗腳上岸”。曾為皖江最大漁港,安慶漁港如今變樣了,昔日漁船聚集、熱鬧喧囂的場景不再,江面復歸寧靜。
長江是一座生態寶庫。然而,由於酷漁濫捕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
省委、省政府扛起主體責任,6月下旬以來,多次召開會議部署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工作。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等省領導深入調研、實地督導,高位推動今年年底前打贏長江(安徽段)禁捕退捕攻堅戰。
萬里長江的生態環境,關乎億萬人民福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在重慶、武漢兩次主持召開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根本遵循。
包括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的各項工作,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也是千百萬人民的熱切期盼。
作為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省份,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好山好水保護好”的諄諄囑託,堅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治責任。
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全省上下齊心協力。
2018年6月,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利用3天時間,從長江安徽段起點同馬大堤段窯段沿江而下,至終點駟馬山烏江樞紐處,對沿江生態環境進行千里實地踏查。
這次前所未有的調研督導之行,向全省上下傳遞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的強烈信號,彰顯了安徽高站位、大力度、實舉措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堅定決心。
此後不久,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八百里皖江掀開嶄新的發展篇章。皖江城市在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段線”實施分級管控措施,落實“禁新建、減存量、關污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項舉措,嚴守污染物入江“防線”。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2019年3月,一場劍指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吹響“號角”。省委、省政府啟動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多次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一線督導整改。
我省聚焦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問題、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舉一反三大排查,形成“23+80+N”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建立“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挂圖作戰、對賬銷號,還一江碧水、保兩岸青山。
2019年11月,我省成功承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長江大保護,交上出彩“答卷”。
無論生態修復,還是環境治理,最終要靠制度。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河長制是解決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制度創新。我省在全省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長制,在全國率先將“湖泊實行河長制管理”寫入地方性法規,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其中森林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為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提供制度保障。
用經濟杠桿推動治污,我省全面推廣“新安江模式”,建立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省級縱向補償為輔的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覆蓋了長江幹流及重要支流。
在“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推動下,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織密扎牢長江生態防控網。
整治“頑疾”,護一江清流
——我省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劍指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把水環境改善好、水資源保護好、水生態修復好,著力從源頭築牢長江生態屏障,守住污染物入江防線
“新地標,美爆了!”“江風吹著,滿眼綠色,很好很開心!”……馬鞍山網上論壇裏,説起薛家洼生態遊園,當地網友紛紛跟帖感慨。
因自然條件優越,薛家洼一度是長江幹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成為非法碼頭和“散亂污”企業的聚集區。“雨天滿地泥、晴天滿場灰”,是薛家洼一帶過去環境的真實寫照。
去年,隨著“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實施,馬鞍山市對986畝薛家洼區域進行總體規劃,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遊園步道。自然生態修復了,江水變清了,江面上的水鳥更多了,不少市民還拍到江豚成群嬉戲的畫面。從昔日臟亂地,華麗“變身”網紅打卡地,薛家洼成為我省落實長江大保護的一張重要“名片”。
薛家洼等地水生態修復,是我省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強力推進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涉皖問題整改帶來的變化。
警示片涉皖共有23個問題,涉及黑臭水體、企業超標排污、非法碼頭、固體廢物污染、自然保護區農業開發等問題。
提升生態體系品質和穩定性,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勢在必行。我省精心謀劃、強力推進長江安徽段“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
“點對點”解決這23個問題,是專項攻堅行動最基礎、最核心、最關鍵的任務。我省迅速行動,建立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及“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制定整改任務細化清單,逐條逐項明確整改措施、整改標準、整改責任,按月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密集加強調度。
以整改警示片問題為帶動,我省率先在長江流域並推開到全省,對各類關聯性、衍生性問題及風險隱患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各地特別是沿江各市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採取超常規舉措、超常規力度進行攻堅,尤其注重項目方式推動,實施進園區、納統管、關污源、生態修復等一大批項目,確保問題真改真見效。
今年起,我省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首要任務是解決好“23+80+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23”,是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中尚未完成整改的8個問題和2019年警示片披露我省的15個問題;“80”,是我省《長江(安徽)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專題片》反映的80個問題。截至今年7月底,1747個“23+80+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中,已完成整改的有1342個,佔比76.8%。
長江的污染,根子在岸上,源頭在流域。
全面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水清”是重點目標之一。“水清”就是要實現水環境改善好、水資源保護好、水生態修復好。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大起底、大整治,是改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的重要抓手,使沿江“三道防線”穩固築牢。
“三道防線”即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段線”。
如沿江1公里以內,嚴把新建項目,整改提升入河排污口,推動岸線整治,“散亂污”企業基本完成整改,江水變清了,兩岸變綠了。沿江5公里以內,推進畜禽養殖場整改,網箱、圍網、攔網“三網”水産養殖設施基本整改達標。沿江15公里以內,推動企業全部進園區,加快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
在銅陵長山港區,昔日“散亂污”且喧囂的江邊,如今一片寧靜。在港口岸線綜合整治前,散貨碼頭、渡口、小選礦場、磨料廠、養殖場、居住戶、城市排污口混雜相間,環境臟亂差。
“這裡以前連晴天都是‘灰洲’,現在生態環境好了,變化可是翻天覆地。”年逾六旬的錢裕明感慨萬千。
長江岸線整治帶來了大變化。銅陵市關閉、拆除、搬遷、規範提升多管齊下,投入4.93億元,完成一江兩岸港口岸線整治項目168個,釋放岸線15公里、陸域土地4000畝,為長江生物多樣性、長江淺灘濕地功能性修復提供空間。
從根本上消除長江污染隱患,要追根溯源、分類施策。
當前,我省正推動“十個全覆蓋”,如實現設區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覆蓋,實現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並達標排放,實現重點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全覆蓋等,從源頭上守住污染物入江防線,促進長江安徽段生態系統健康。
應綠盡綠,築生態廊道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在“建新綠”上見行動,努力實現森林覆蓋率、空氣優良率、土壤清潔率“三個大提升”,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皖江各市“建新綠”,治污染,努力推動森林覆蓋率、空氣優良率、土壤清潔率“三個大提升”。
池州市貴池區牛頭山鎮是一個江邊小鎮。沿江許多地塊上,香樟、楊樹等一排排樹木拔地而起,橫成排,豎成列。當地開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和綠化提升,一片片綠地在長江岸邊展現。在池州,這項工作被列為林長制改革的“一號工程”,努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池州山水畫廊。
沿江各市實施生態復綠工程,對綠化空白區域進行補綠,應綠盡綠,打造國家森林城市群和綠色生態廊道。皖江五市均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根據計劃,今年沿江兩岸綠色森林長廊基本建成,流域兩岸宜林荒山基本實現綠化,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穩定增長,森林覆蓋率達38%以上,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
林長制,綠色發展的安徽探索。
2017年3月,我省率先探索林長制改革,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林長組織體系,5.2萬餘名林長守護500萬公頃森林和濕地,“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
“我們在全國率先開展林長制改革,主要做好‘五綠’文章,就是以建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來‘護綠’,以實施造林計劃來‘增綠’,以強化黨政責任來‘管綠’,以發展林業經濟來‘用綠’,以深化林業改革來‘活綠’。這‘五綠’是從體制機制上對林長制賦予了重要的改革內涵。”省委主要領導表示。
“林長制”帶來“林長治”。
2019年,全省完成造林137.85萬畝、退化林修復68.16萬畝、森林撫育618.70萬畝,均超過年度計劃任務;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落地安徽;林長制改革入選2019年中央改革辦十大改革案例。今年,我省建設30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聚焦探索90項體制機制創新點。上半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72.70萬畝、封山育林58.11萬畝,分別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21.17%、96.85%。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天藍、地綠、水凈。
打贏藍天保衛戰,我省以“五控”為抓手,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等,促進空氣優良率大提升。
一組躍動的數據,直觀展現空氣品質的大幅改善。 2019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16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0%。
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為40.8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2.6%、20.5%,降幅排名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五;優良天數比例81.9%,同比提高12.7個百分點,增幅排名全國第四。三項指標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好水準。
打贏藍天保衛戰,精準、科學、依法是“要訣”。
精準治污,圍繞“五控”,我省確定了1908個重點工作任務,截至今年6月底,已整治完成1266個,完成率為66%。聚焦重點因子——揮發性有機物,我省建立監管清單,綜合治理石化等5個行業、32個工業園區、14個企業集群、243家重點企業等。
科學治污,我省修訂省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按照不同預警級精準管控,各市實現“一市一案”;編制“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重點行業企業分級管控,實行“一廠一策”。
依法治污,我省依法查處超標排放企業,對線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掛牌督辦;實施水泥行業地方排放標準,推動提標改造、源頭減排。
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主戰場。凈土保衛戰,我省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環境管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
排查並嚴防尾礦庫污染,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之一,事關環境安全。
南陵縣工山鎮高嶺村境內山巒起伏、滿目蒼翠。群山環抱間,海泉澇選廠尾礦庫地處其中,是當地環境監管的重點。該尾礦庫設計壩高22米,2003年投入使用,2011年庫區已排放尾沙21萬立方米,考慮安全、生態環境等因素,業主企業對該庫採取完善截排水、加固壩體、生態修復後閉庫,阻斷重金屬污染物向周邊土壤和水體擴散滲透。企業安排人員值班看守,鎮裏定期巡檢,確保尾礦庫安全。
排查整治尾礦庫、固體廢物,是末端防治土壤污染;減施農藥,推動農業綠色生産,是源頭治理。
農藥使用不僅影響農産品品質安全,還關係農業生産面源污染治理。 2015年起我省啟動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
“以前,農藥瓶子隨手丟,現在能換錢!”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村民方昌平感慨。2015年起,黃山市實施農藥零差率集中配送,形成了“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統一包裝物回收處置、統一財政補貼”經營模式。2019年,該市低毒農藥使用率80%以上,農藥使用量比基期下降20%以上。
植保智慧機器人、無人植保機、熱力煙霧機、固定翼飛機等高效植保機械應用到莊稼,提高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據統計,去年全年全省農藥使用量約1.21萬噸,實現連續5年下降。
推進凈土保衛戰,省市縣生態環境部門今年加強協調聯動,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分、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守護江淮凈土。
産業升級,提高“含綠量”
——讓綠色成為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強化基礎支撐、創新驅動和協同共建,深耕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高品質發展經濟帶
在池州市西南方向距離市區37公里的神山,長九(神山)灰岩礦項目現場,超高的全封閉棚架、連片的綠色防塵網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密目網覆蓋,灑水車抑塵,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揚塵管控有力有效。“長九不僅要做到砂石最好,還要爭取做到提高附加值,一定要在拉長産業價值鏈、提高産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肖光彩説。
以“生態”帶動“業態”,從吃“資源飯”到吃“生態飯”,思路轉變走出發展新路。
“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還能在家門口就業,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宣城市旌德縣柳溪村地處長江南岸皖南山區,村貧困戶王九斤説,他家以20畝林地入股了村企業,林地變股權、林農當股東,每年有土地租賃費用和分紅,在村企業招商投資建設的香榧基地務工每年還有近2萬元的收入。
讓産業變“綠”,讓“綠”變産業,是綠色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安慶市經開區的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兩萬多平方米總裝分廠車間,沒有通常大機器作業的熱浪。“綠色環保的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是整座廠房冬暖夏涼的‘法寶’,廠房屋頂的一塊塊太陽能板,能為車間生産源源不斷提供綠色清潔能源。”企業有關負責人説。
近年來,安慶市把全域旅遊、大健康産業、清潔能源産業分別作為首位、優質、支柱性的綠色産業,以提高“含綠量”來提高“含金量”。
發展必須綠色是“底線”和最根本的出路。
蕪湖市通過PPP等模式,與三峽集團等合作推進實施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項目,與海螺集團等合作創建“無廢城市”;通過構建“産業集聚、生態耦合、梯度利用”新模式,把自然力轉換為生産力,變“治污”為“用污”,切實把生態産業發展勢能轉化為加快培育壯大發展的新動能。
強化創新驅動,改造傳統産業,做好迴圈發展文章。
沿江岸線資源豐富,依江而興的城市如何抓住綠色發展的跳板再次騰飛?這離不開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補缺進位。
“銅陵市與阿裏雲公司合作共建銅陵‘工業大腦’,借助阿裏雲的大數據技術能力,結合銅陵的工業優勢,推進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工業大數據産業。”銅陵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胡振南説,銅陵市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産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必須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實現高品質發展。”省經濟資訊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為,這需要舊動能做“減法”,新動能做“加法”,加快構建綠色創新體系和綠色産業體系,依靠創新驅動引領發展,力爭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深耕戰略性新興産業,做好強鏈補鏈文章。
今年4月,長江北岸、裕溪河畔,皖江江北新興産業集中區、皖江江南新興産業集中區揭牌,立足創新與合作,迎來全新的轉型升級。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新型材料、智慧汽車、智慧家電、工業機器人、大健康……兩大集中區將與滬蘇浙開展共建園中園、發展“飛地經濟”等多種合作模式,通過“補鏈、延鏈、強鏈”,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形成産業特色鮮明、增長動力強勁、綠色本底牢固、政務服務高效、示範效應明顯的高品質發展新格局。
“皖江江北、江南新興産業集中區是皖江示範區的‘明珠’,是大規模、集群式承接産業轉移的重要載體,更是先行先試、探索承接産業轉移新模式、新途徑的重要力量。”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皖江辦主任張天培表示,集中區作為皖江示範區的引領區、標誌區,是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建設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重要戰場,是安徽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同飲一江水,同下一盤棋,做大産業鏈,做強經濟帶。
“之所以落戶滁州,是因為這裡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較低的土地成本非常有吸引力。”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園企業,副總經理張偉興表示,公司總部在浙江,研發中心在上海,來安徽擴大産能。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佔地166畝,2019年實現産值5.7億元,稅收超6000萬元。
近年來,我省著眼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在“進園區”上見行動,促進企業集聚、園區優化、産業升級,加速産業高端化發展、綠色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提高産業集中度和“含綠量”。
潮涌皖江新跨越,轉型升級新征程。立於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江淮兒女正逐夢前行,全力創造一個水清岸綠産業優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