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分享到 0

中國體育升溫回暖 再度融入人民生活

中超聯賽新賽季開啟、CBA迎來復賽後首批觀眾;全民健身重回線下,體育消費逐漸回暖——在疫情形勢向好與政策保障支援下,體育競賽正在回歸中國人的生活。

職業聯賽重燃戰火

剛剛過去的一週,中國球迷迎來了一個幸福的時刻——暌違近半載的中超聯賽終於重燃戰火。

“足球的夏天”雖然姍姍來遲,但熱血和精彩卻比往日更足。首輪比賽,16支球隊在大連、蘇州兩地捉對比拼。8場比賽戰罷,場場有進球、逆轉好戲多,球員和球迷積蓄已久的激情終於得到了釋放。

來自中超版權商的數據顯示,中超開賽後的首個比賽日,有超過3000萬的球迷觀看了廣州恒大對陣上海申花和武漢卓爾對陣青島黃海的比賽。“看球是人民群眾的剛需”——很多球迷感慨,在電視上再次看到家鄉球隊的身影,感覺自己的生活正在回到正軌。

作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職業體育賽事,中超開賽是國內體育産業全面復蘇的重要標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體育賽事經歷了長達數月的停擺。而今,在全面復工復産的背景下,作為中國職業體育“頭號IP”的中超得以復賽,讓球員、教練等從業者回歸了崗位,也讓俱樂部、贊助商等體育産業的參與者看到了希望。

作為一項涉及數千人的賽事系統,中超聯賽的順利重啟也是中國防疫能力的體現。為了中超復賽,中國足協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空場比賽、設置封閉區、每週進行核酸檢測、為球隊提供各種娛樂減壓方式……全面的防疫舉措凸顯了復賽的不易,也為更多賽事的舉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案。

復賽1月有餘的CBA聯賽則更進一步。7月26日,百名醫護人員、教師等觀眾通過預約的方式走進了位於青島的CBA賽場。隨著季後賽的開啟,更多球迷有望購票進入觀眾席。根據體育總局的要求,賽事將逐步探索允許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證明並嚴格自我隔離的觀眾現場觀賽,採取間隔就座的方式,總數不超過觀眾席容量的50%。屆時,球迷的吶喊助威將重現賽場,為中國體育的復蘇點燃熱情。

足球、籃球賽事相繼吹響開場哨,三大球之一的排球也緊隨其後。中國排協近日宣佈,新賽季的男排超級聯賽將於8月20日重新啟動,同樣將以賽會制和空場的形式封閉進行。

群眾體育回歸生活

職業賽場戰火重燃,群眾體育也在升溫。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佈的《科學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復工復産工作方案》中提出,低風險地區在滿足一些具體要求的條件下,積極有序恢復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

一場疫情,更多人深刻理解了體育和健康之於生命的意義。疫情暴發初期,居家健身便成為中國民眾保持健康與調節心情的重要方式。得益於疫情防控措施得當,全國各地的公共健身場所近期陸續開門迎客。運動愛好者告別宅生活、走出家門,體育場館裏再度充滿汗水和歡聲笑語,體育消費也隨之回暖。為促進消費、幫助體育企業渡過難關,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措施。

北京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按照50%限流開放健身場所。同時,為推動體育消費,北京計劃結合全民健身活動,舉辦首屆體育消費節活動,籌劃設立“線上買”“線上訂”“線上賽”三大板塊,通過打折消費、免費體驗、線上比賽、直播帶貨等方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體育消費回暖、消費信心回升。

天津推出了“你健身,我補貼”惠民健身消費補貼活動,運動愛好者可在健身館等場所進行健身消費,享受滿減補貼。與此同時,為幫助體育企業度過艱難時期,天津還組織金融機構與52家體育企業面對面接洽,目前已有8家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總額達2830萬元,有效緩解企業運營困難。

成都近日發佈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呈現了全市的體育場館資訊,包括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門球8大項目和49個大運會場館項目。成都市民可以在手機上直觀了解體育場館相關資訊,就近尋找合適的運動場地。

全球抗疫擔當責任

受疫情影響,全球體育遭遇寒冬。東京奧運會和歐洲足球錦標賽推遲舉行,不少國際大賽無奈取消。但各國體育人堅定信心推進和恢復賽事活動的努力一直在持續。在足球賽場,英超、意甲、西甲和德甲均實現復賽,並順利結束賽季;在籃球賽場,NBA也將在8月以賽會制的方式復賽。

作為中國抗擊疫情經驗的一環,中國體育的復蘇與回暖不僅提振了國內體育産業的信心,也為全球體育界攜手抗疫貢獻了力量。新賽季中超聯賽首輪比賽中,效力於山東魯能的比利時外援費萊尼在8分鐘內打進3粒頭球,上演帽子戲法。從感染新冠肺炎到在中國接受治療康復,再到重新站上賽場貢獻進球,費萊尼的勵志故事吸引了世界足壇的關注。

在逐步釋放體育活力的同時,中國體育也時刻保持著防疫的底線和謹慎的態度。此前,國家體育總局要求,除北京冬奧會測試賽等重要賽事外,今年內原則上不舉辦其他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活動。隨後,ATP(男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和WTA(女子網球協會)宣佈取消今年中國賽季的各項賽事,包括中網、上海大師賽、WTA年終總決賽等。

對此,ATP主席安德里亞·高登茲説,“我們尊重中國政府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全球大流行形勢而做出的決定,這是對國家負責的最好辦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