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警惕洪災後高發傳染病 做好各項防治工作

洪澇災後環境衛生風險,主要是水退後存留的大量淤泥、生活垃圾、溢流的糞便所造成的污染和病媒生物的孳生。因此,災後的環境清理以及病媒生物防制非常重要。近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大家,警惕洪災後高發傳染病,做好消毒等工作。

夏季洪災後易發的主要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

主要由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當水資源缺乏、衛生條件被破壞、生活環境被污染時,腸道傳染病增加,常見的有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傷寒、副傷寒、腸道病毒感染、甲型和戊型肝炎、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的特點是潛伏期比較短,發病急、傳播快、傳染性強、危害性大,如不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種腸道傳染病的流行與暴發。

細菌性痢疾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以及裏急後重為主要症狀,可以伴有發熱、畏寒,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腦病,甚至危及生命。傷寒、副傷寒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消化道症狀,還可出現腸出血和腸穿孔。

腸道病毒感染多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腸腺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頻繁腹瀉、水樣便,可伴有脫水、低熱,病程3~5天,部分腺病毒感染病程較長,或者轉為慢性。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症狀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少數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個別重症患者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

自然疫源性疾病:

由於洪水淹沒了某些傳染病的疫源地,大量鼠類和動物遷徙到高地,形成新的疫源地,導致相應的疾病傳播,主要有鉤端螺旋體病、腎綜合徵出血熱等。這些疾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

腎綜合徵出血熱主要表現為發熱、低血壓休克、充血出血和腎臟損害。鉤體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全身酸痛乏力、腓腸肌疼痛、眼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容易出現肺、肝、腎等器官損害。

血吸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和保蟲宿主,包括牛、豬、犬、鼠等。長江中下游為血吸蟲病疫區,洪水時導致釘螺面積擴大,疫水面積隨之擴大,抗洪人員防汛搶險、堵口復堤時容易與血吸蟲疫水接觸,常暴發急性血吸蟲病;民眾赤足在水裏行走時,導致接觸疫水的機會增加而發生血吸蟲感染。

蟲媒傳播疾病:

由於降水、氣溫、空氣濕度、地面植被等條件變化,促使很多病原體繁殖加速,並且滋生出大量協助病原體傳播的昆蟲媒介。由蟲媒傳播的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疾病增加。

洪災後如何科學防疫?

環境清理

洪水退後,要立即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對室內外進行徹底的環境清理,改善環境衛生。對遭受災害的外環境進行徹底的清理消毒。

全面清掃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和院落,清除淤泥和垃圾污物。對於道路和院落一般情況下無需消毒,只需對可接觸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比如欄杆、室外體育活動用品。先清淤、後消毒。

對於一般生活垃圾無需進行消毒處理,要求做好衛生管理工作,日産日清。含有腐敗物品的垃圾噴灑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劑溶液,作用60min後收集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組織群眾清理室外環境,整修道路,排除積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雜物,剷除雜草,疏通溝渠,掏除水井內污泥,修復廁所和其他衛生基礎設施。

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鮮動物屍體應儘快深埋或火化,對已經發臭的動物屍體,可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2000mg/L二氧化氯噴灑屍體及周圍環境,去除臭味並消毒,然後再深埋處理。處理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嚴禁用手直接接觸動物屍體。

病媒生物防制

在病媒生物密度未有異常升高時,我們遵循以環境治理為主,輔以藥物殺滅,加強個人防護的病媒生物控制原則。

在全面清除淤泥和垃圾污物的同時,要清除各種積水,防止蚊蟲的孳生。各種盆、罐、桶以及廢棄容器必須清除或者反扣,積水坑洼可以用泥土填平,特別要注意建築物的屋頂和反梁結構的積水,地下室積水。

要及時清除暴露的人畜糞便,各種垃圾,清理的垃圾及時清運,防止蒼蠅的孳生。

發現有蚊幼蟲孳生,又不能清除的積水,可投放滅蚊幼蟲藥物。

在建築物周邊、綠化帶、垃圾存放點、廁所等處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蠅、蚤等病媒生物的侵害。

在居所內裝置紗門、紗窗等防蚊、蠅設施,可使用蚊香防蚊,儘量使用蚊帳、藥物浸泡蚊帳或長效藥物蚊帳防蚊。

密切觀察是否有鼠密度異常升高,可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殺鼠劑開展滅鼠工作,在潮濕環境中應使用蠟塊毒餌。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急性鼠藥。投放毒餌後及時搜尋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