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
分享到 0

點燃新引擎,匯聚更大發展動能

我省不斷強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支撐經濟快速復蘇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智慧製造、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在新興産業中的先鋒作用,按下壯大新動能、培育新增長極的“快進鍵”。

發力産業鏈,打造集聚發展“全鏈條”

6月20日,全省第六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界首市田營科技園區舉行。 26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285.2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307.8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升級改造等11個行業領域,覆蓋全省16個市。

“我們將積極落實中央‘六穩’‘六保’要求,高標準、高品質、高速度地推進項目建設,爭取早建成、早投産、早見效。”在界首項目集中開工現場,南都電源董事長王海光表示。安徽網電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南都電源的子公司,這次開工的安徽網電通科技公司年産6GWh新能源鋰電池項目總投資30億元,産品主要應用於輕型電動車電源、5G通信後備電源及新能源儲能電源。“目前,我們正在園區內同時建設年産6GWh新能源鋰電池項目及鋰電資源再生項目,這是南都電源完善新能源産業佈局、打造鋰電産業閉環的重大項目。”他説。

發力産業鏈,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既要利用好全球市場,也要在延鏈、補鏈、強鏈中提升産業鏈安全,防範各種風險。

今年以來,我省堅定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要求,經受住了疫情考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有效恢復,經濟運作出現企穩態勢、回升趨勢。

從沙子到整機,合肥新站高新區已成為全球産業鏈條最完整、發展速度最快、生産規模最大的新型平板顯示産業基地。記者日前走訪時了解到,錨定“培育龍頭企業—引進重大項目—完善産業鏈條—打造産業基地”的發展思路,依託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匯聚了康寧、彩虹等一大批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實現了新型顯示全産業鏈佈局。

一批關聯度高、競爭力強的産業集群不斷形成,産業“筋骨”日漸強健。我省統籌運用製造強省、“三重一創”等政策資源要素,大力推進包括新型顯示在內的電子資訊、智慧家電、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産業,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構建起“芯屏器合”現代産業體系。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自2015年啟動重大新興産業基地建設以來,全省重大新興産業基地邁上了高速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基地産值年均增速達17.7%。

“要順勢而為培育經濟新動能,開工一批有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引育一批在全國有牽引力的頭部、龍頭、‘鏈主’、‘鏈長’等重大企業,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産業重大基地和園區,打造一批穩定性強、競爭力強的重大産業,佈局一批有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構建形成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搶灘“新基建”,站上發展“新風口”

在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坐落著中國移動(淮南)數據中心,騰訊、阿裏、百度等多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均已入駐。這是華東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也是安徽首家擁有國家級資訊基礎設施的雲計算中心。目前一期項目已經建成,二期、三期正在加緊謀劃建設中。

“項目分三期建設,計劃在2022年全面完工。”中國移動(淮南)數據中心項目運維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立足淮南、輻射華東、面向全國,建成後將成為一個高科技、資訊化、綠色環保的世界一流資訊園區。

“新基建”與前沿科技聯繫最緊密、市場需求最緊迫、對衝疫情影響最有效,具有“一業旺百業興”的乘數效應和倍擴效應。

黨中央、國務院密集部署“新基建”,強調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發展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20日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今年全國兩會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安徽積極搶抓未來發展的“新風口”,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資訊網路,拓展5G應用,激發新消費需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近日,我省發佈首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技術産品服務目錄,共896項,主要包括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這是全國首個‘新基建’領域技術産品服務名錄,旨在緊扣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産品、新業態,加快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為推動安徽高品質發展打造強勁新引擎。”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安徽成功公開招標發行468.6億元2020年政府債券,用於“新基建”等重大項目建設。

“要在新一輪招商引資大潮中重點關注‘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相關産業的發展機遇,更加注重投資有效性和高品質,既通過穩投資保持經濟的合理增長,又依託‘新基建’投資激活發展新動能,增強區域發展後勁。”省經濟資訊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為。

聯手蘇浙滬,按下一體化發展“快進鍵”

6月5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滬蘇湖鐵路開工儀式在浙江湖州舉行,該鐵路上海段、江蘇段建設動員會同步舉行,安徽揚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樞紐工程同步開工,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

這是長三角一市三省首次聯合舉行重大項目開工活動。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一市三省謀劃實施了一大批跨區域的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和公共服務項目。今年,滬蘇浙皖計劃實施長三角一體化重大項目1390項,總投資7.81萬億元。其中,新開工20億元以上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76項,總投資1.02萬億元。

近兩年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安徽堅持上海龍頭帶動,聯手蘇浙各揚所長,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快車道”。重大合作平臺實現新突破,江寧—博望等一批一體化示範區正式簽約啟動,江北、江南新興産業集中區揭牌成立。重大合作項目取得新進展,高鐵高速、航空航運、産業合作等領域項目建設“多點開花”,滬蘇浙來皖投資逆勢增長。重大合作機制形成新格局,長三角“7+5”聯防聯控機制高效運轉,公共服務“一碼通”“一網通”“一卡通”全面推行,實現疫情資訊互聯互通、防疫物資互濟互幫、復工復産互助互動。

“建立實施長三角‘7+5’疫情聯防聯控協同機制,有力推進了長三角疫情資訊互聯互通、防疫物資互濟互幫、健康碼互認通用、産業鏈復工復産協同互助、企業復工復産復市招工協調。”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面對“變局”和“疫情”碰撞疊加,我省提出,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揚皖所長、主動作為,謀劃推進“三區一廊”建設,即“一嶺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集中試驗區、與蘇浙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16個省轄市與滬蘇浙共建合作示範區、G60科創走廊,在更高起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