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3600年前的家”將在合肥展示 夏代民宅搬遷至省博物院,待修復後將完整展出

近日,備受關注的肥西三官廟遺址上的兩座“紅燒土房”正式搬遷至安徽博物院。接下來,安徽博物院將聯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同對這兩座夏代民宅進行修復。同時,安徽博物院將在院外另建一處展廳進行永久展示。25日起,已經打包好的6個箱體將開始進行鋼化玻璃封護。

搬遷啟用250噸吊車

5月20日下午3點,一輛大吊車駛入三官廟遺址現場。在19日已經做好全部打包工作的兩座夏代紅燒土房子正在等待搬遷。21日淩晨,5輛拉著文物的平板車慢慢駛入安徽博物院,夏代紅燒土房正式入駐。

據了解,為了保障吊裝和運輸的安全,19日下午,現場工作人員就開始對進出道路進行平整,鋪設鋼板,吊車要做好吊裝平臺。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科研室主任姚政權博士介紹:“為了保險,現場採用了250噸的吊車。博物院因為起吊半徑相對小,場地條件受限,卸車用的是一百多噸的吊車。”

21日淩晨,6個箱體在博物院南門旁邊的停車場卸裝。“25日左右還要在箱體外用玻璃鋼整體封護一下,避免風吹日曬對房址的破壞。”據姚政權介紹,因為目前的木頭箱體經不住風吹日曬,“雨能順著木板縫隙漏進去,雖然箱體裏面也有層層保護,但還是有風險,一般是在箱子外面用帆布、彩條布等進行遮蓋。但彩條布容易老化,所以在箱體外面用玻璃鋼整體封起來。”

姚博士表示,正式和市民見面的時間,要看展陳設計方案、相關程式、實施工期等。

從住宅演變歷史反映人類文明變遷

為了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的需要,經專家組充分的論證,引江濟淮工程發掘的三官廟遺址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兩座紅燒土房正式整體搬遷至安徽省博物院,後期將永久展示。

安徽省考古所三官廟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秦讓平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搬遷過程中文物不受到破壞,在此前的打包過程中,文物專家用一些化學的藥品來給它加固,“包裝的時候外面要加一些別的材料支撐,為了避免土和其他材料直接接觸和防止它破碎。”

姚政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房子對中國人來説是個永恒的話題,衣食住行,住是中國人永遠的情懷。住宅的發展歷史實際上也是文明不斷演進的歷史,從早期的穴居到後來的住房,到現在的高樓大廈,實際上房屋建築史的演變也是人類文明演變的一個側面的反映。”

加強遺址保護利用,安徽省文物局決定把三官廟遺址的兩處夏代房址進行整體切割,運到安徽博物院進行保護展示。安徽博物院保管部主任徐大珍甚至想到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作為展示主題——“3600年前的家”。

秦讓平介紹,未來圍繞三官廟遺址人骨、植物遺存,將深入開展多學科研究,為進一步精確劃定遺址所處時間,研究當時人們的生産生活狀況等提供依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