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分享到 0

安徽省體育局駐村工作隊扶貧三年 讓脫貧有了“雙保險”

駐村三年來,通過“産業+就業”扶貧等舉措,省體育局扶貧工作隊讓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前于居委會從原本落後的貧困村,變成了村集體年收入67萬的小康村。“扶貧工作就是為了讓貧困不回頭,讓群眾有奔頭。”5月18日,該村扶貧工作隊長何文堯在電話裏對記者説。

據了解,前于居委會共有人口1159戶、4630人,19個自然莊24個村民組,2014年被列為貧困村。“我們2017年5月到村後了解到,該村共有355戶貧困戶、848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艱巨。”何文堯回憶説,工作隊的首要任務是摸清貧困戶的“家底”,為下一步分類施策打好基礎。“我們組織包片幹部、幫扶責任人走訪所有貧困戶,制定一戶一策的幫扶方案。”他説,工作隊篩選出其中81戶,幫助其種植油菜、香椿樹等特色農作物,發展豬、羊等養殖産業。

“感謝黨的好政策!”脫貧戶于國華回憶起自己脫貧的經歷時激動地説。他説,村裏幫其對接了産業扶貧項目,給了4隻能繁母羊,自己靠著勤勞的雙手很快就脫了貧。如今他的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40隻,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羊能手,“今年行情不錯,估計能增收1萬多元。”

除了制定一戶一策的産業扶貧方案,駐村工作隊還積極對接企業,幫助貧困戶簽訂農産品保底收購協議。“我們利用局裏的産業扶貧資金,種植了112畝紅薯。”何文堯告訴記者,為確保貧困戶種植的紅薯有銷路,今年4月份,他們積極對接安徽勤薯寶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貧困戶戶均種植紅薯2畝,加上種植獎補,今年每戶有望在該項目增收4000元以上。”

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産業之外,駐村工作隊還積極幫助村集體拓展增收渠道。“我們開發了扶貧車間,用扶貧資金投資了企業,建設了扶貧大棚和村級光伏電站。”何文堯説,這些租金和投資收益,讓該村于2017年順利出列,村集體經濟收入3年來翻了5倍之多。

産業扶貧是根基,就業扶貧添助力。為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目標,今年初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對接合肥市人力資源服務協會等公司,幫助貧困戶拓寬就業渠道。“從2月份開始,我們陸續將500家企業的用工需求資訊發佈到村裏外出務工人員群,讓貧困群眾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用工需求。”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的村級就業扶貧驛站恢復生産,幫助貧困戶重返穩定就業崗位。

據介紹,該村就業扶貧工廠是一家生産風濕骨痛膏等10余個品種的醫用冷敷貼膏藥的企業,産品供不應求,吸納了11名貧困戶就業。“疫情發生後,我們協調區鎮相關部門,幫助該企業減免3個月租金共計11500元,併為其申報了貧困群眾疫情期間就業防疫物資補貼。”何文堯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幫助該車間申報貧困群眾就業補貼,“希望企業儘快恢復産能,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

“目前全村還有3戶8人未脫貧。”何文堯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落實産業扶貧政策,推進近300畝的薄荷種植新項目。同時,根據貧困勞動者的需求和個人能力,積極與有關企業和人力公司聯繫,實施崗前培訓促進就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