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大圖
分享到 0

宿州:優化公共服務 共用美好生活

新能源公交車乾淨舒適、公交線路縱橫交織、公交優先政策落地生根……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宿州市公交線網實現了主城區全覆蓋,車輛硬體裝備提檔升級,進一步提高了公交車乘坐安全性、舒適性。近日,宿州市被授予“安徽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示範城市”稱號。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只是宿州市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的一個組成部分。四年來,宿州市黨員幹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立足自身優勢,加強改革創新,做好“共用”文章。宿州市堅持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頭戲、脫貧摘帽的奠基石,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補齊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為目標,以提升縣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為重點,通過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讓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群眾走,為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公共服務項目。 2018年,宿州市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基礎設施強筋骨

“天黑走,天黑回,一天爬山打來回。”這是四年前的埇橋區夾溝鎮草場村。近年來,埇橋區投資200余萬元為草場村修了10.6公里長、5米寬的柏油路,農民騎電瓶車用不了20分鐘就可到鎮上。過去,這個村萬餘棵百年櫻桃樹年産櫻桃25萬公斤左右,因交通不便大部分都爛在樹上,現在摘下的櫻桃不用一小時就可以運到城裏。“一路通,百業興,村裏每年舉辦櫻桃節,前來採摘、旅遊的市民絡繹不絕,僅此一項,全村每人平均增收上千元。”村黨支部書記武加稠説。

四年來,宿州市以脫貧攻堅總攬交通運輸工作全局,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突出脫貧攻堅交通保障,強力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6909公里,比“十二五”末(12620公里)增長33.9%。基本形成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路體系。

“今天是假期,天氣也不錯,特別適合帶著孩子來踏春賞花。”3月29日,在泗縣——小宋梨園旅遊專線(201路泗縣—大莊)的公交車上,市民彭晶晶高興地説。“以前來看梨花都是自己開車,遇上堵車不説,到了景區還要找車位,還沒開始玩呢興致就消失了一大半。現在好了,有了這條專線,在家門口上車、目的地下車,方便多了。”

四年來,通過轉變發展思路,宿州各地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埇橋區依託農村公路發展蔬菜、畜牧、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特色種養業,實現74個貧困村産業基地全覆蓋,14個貧困村已經達到“一村一品”標準;蕭縣依託農村公路沈峪村形成了集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生態觀光于一體新型農村社區;靈璧縣依託農村公路虞姬村充分利用霸離鋪、虞姬墓等文化歷史資源,圍繞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以文化旅遊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碭山縣依託農村公路實現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推動電商脫貧攻堅進程;依託“四好農村路”建設,泗縣彭鋪村獲得2018“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全國百佳鄉村旅遊目的地”榮譽稱號,泗縣榮獲2019年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

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農村老路、舊路,現在變成了富裕路、幸福路!

全民健身活動。(資料圖片)

公共服務更優化

“這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還有專人理髮、修指甲。俺可真是有福氣啊!”日前,在泗縣長溝鎮朱彭村養老托殘“五合一”服務中心,五保老人范永彪滿臉開心的笑容。

泗縣堅持“整合資源、共建共用”的原則,整合民政、殘聯、衛健等部門的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創新實施縣鄉“三合一”、村“五合一”的養老托殘模式,即在縣社會福利院、鄉鎮敬老院設立衛生室,增加托養殘疾人床位,實行養老、托殘、醫療服務“三合一”;在村打造鄉鎮敬老院村級分院暨殘疾人托養中心,實行養老、托殘、醫療、五保、老年房“五合一”,有效解決五保老人、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殘疾人“三類人群”集中供養問題。

四年來,宿州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為改善民生與公共服務的主要目標和基本方向,作為富民興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從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路徑和達標要求上完善頂層設計,出臺《關於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的實施意見》,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文體有獲、殘有所助”等8大領域,科學設定目標任務體系。明確4位市政府相關領域分管副市長、9家市直牽頭單位、5個縣區政府的具體責任,確保《實施意見》各項任務有效落實。

2019年,宿州市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8大領域18項指標已全部達到全省平均水準,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方式更加便捷。

宿州體育館和宿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 (資料圖片)

群眾獲得感提升

三八河邊,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岸邊綠樹,成群的白鷺在空中翩翩飛舞。“多年不見的白鷺又回來了。要知道,這條河兩年多前還是個臭水溝,附近村民連窗戶都不能開。”埇橋區三八街道十里村村民曹銀良説。

上世紀50年代,三八河清澈見底,白鷺成群,後因工業、養殖業污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大量排入,逐漸成了又黑又臭的“龍須溝”。 2018年起,宿州市對三八河進行了全面整治,並進行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三八河重現水清岸綠的景象。如今,三八河邊還修建了晨練廣場、文化走廊和兒童活動區等,成為群眾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四年前,黑臭水體嚴重困擾著宿州城市發展。四年來,宿州市結合舊城改造、棚戶區拆遷,對黑臭水體進行強力治理,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是宿州市水利扶貧的頭號任務,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宿州市水利局局長朱衛東説。四年來,宿州市水利局聚焦全市農村安全飲水方面存在的弱項短板,圍繞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高品質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 2019年,全市已解決217個行政村76.4萬人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問題,佔省下達2019年度計劃人數的103.4%。農村飲水安全和飲水型氟超標改水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水利部調研組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2020年,宿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0處工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項目實施完成後可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04個行政村22.5萬人飲水型氟超標改水問題,全面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準,確保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市容市貌。(資料圖片)

四年來,宿州市緊盯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現狀與需求,圍繞老百姓感受最深、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地方,加強項目謀劃,建立工作推進制度,所有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均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並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切實保障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落地見效、惠及於民。

今年,宿州市將全面對標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需求,強化查缺補漏、建立健全功能配置項目可操作的量化服務標準,提升工作品質和建設成效;聚焦群眾需求,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扛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的發展擔當,不斷健全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確保2020年實現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大體均衡,為實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交上一份合格答卷。(記者何雪峰圖片:董虎張成伍周杞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