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分享到 0

“雲旅遊”加速文旅業復蘇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大量景區面臨短期的經營困境,為保持關注度、拓展收入來源,國內不少景區紛紛上線“雲旅遊”項目,來應對特殊時期的經營難題。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1000多家景區開通了線上游覽服務。景區、展館與線上旅遊平臺、科技企業合作,採用VR推出全景虛擬旅遊項目,部分景區還配有語音講解服務。除了介紹景點,一些景區還玩起了體驗式“雲旅遊”,網路主播帶著網友“雲看戲”、“雲坐船”,甚至在直播中帶貨,推廣當地特産。

實際上,此前我國接連掀起多輪重點景區降價潮,已經將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傳統景區被推到轉型發展的岔路口。面對突發的疫情,景區接待遊客量、旅遊收入等嚴重下滑,在“無米下炊”的情況下,景區經營者另辟蹊徑,尋找新的賣點,“雲旅遊”項目是一種新的嘗試。疫情令旅遊業遭遇寒潮,加速“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並與網路直播、動漫、文創等深度融合,給人們帶來酷炫新體驗,釋放數字文旅消費新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轉好以及五一小長假等綜合因素,以景區為代表的旅遊業開始逐步回暖。據攜程等平臺數據統計,截至4月16日,全國恢復開園並可線上預約的景區數量已接近4000家,主要為山嶽型景區、開放型景區和市民公園等室外旅遊場所,總體運作平穩。在恢復的景區中,很多運營方啟動新科技來進行智慧化管理,如啟用智慧頭盔,用於快速無接觸檢測遊客體溫;或引入智慧測溫AR眼鏡,2分鐘最快可以測100人的體溫等等。

業內人士指出,雲旅遊、短視頻等傳播能力更強,“種草”效率更高,是文旅行業應對疫情影響開展行銷和轉型的有效杠桿。對復開的景區,客流量的限制勢必將影響部分營收,在探索‘雲旅遊’和線上直播等應保持差異化,避免直接把線下資源全盤照搬到線上,通過科技、內容等提升“雲旅遊”體驗和品質,積聚線上人氣,帶動客流逐步往線下景區轉移等,放大“雲旅遊”效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