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愛跳舞的嘎吉和她給娃娃們的“送菜”工作|“石榴籽”故事·影記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9月26日訊(記者 鄭偉)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的塔恰拉姆社區,有個農牧民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每天清晨三四點天還未亮的時候,該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員迎來了一天中最為忙碌的時間段——他們需要在五點前,將市區及下轄鄉鎮58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當日所需的蔬菜配送到位。

24日下午,“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網路主題活動(西藏站)採訪團來到以民族團結著稱的塔恰拉姆社區,適逢十幾位身著不同民族服裝的社區代表舉行座談會。會後,一名藏族大姐在熱鬧的氛圍中跳起了鍋莊舞——這名藏族大姐就是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經理嘎吉。

塔恰拉姆社區農牧民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經理嘎吉。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菜品有規範,每個娃娃都是我們自己的娃娃

“這些蔬菜都是我們提前一天準備好的,並且通過設備進行了清洗和初步切分。”嘎吉介紹道,“我們配送中心有個線上蔬菜配送系統,連接了各個學校和各供銷農牧戶。通過這個系統,學校會把他們所需要的蔬菜名單通過系統提交,我們再去完成採購工作。”

那麼這些蔬菜的衛生是如何進行監管的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嘎吉先是露出笑容,隨後拉著記者來到辦公室的一台電腦前,利索地打開蔬菜配送系統的一張單據,嘎吉介紹説:“你看這些單據,我們的每個步驟都接受領導部門和各個學校的監管。對於我們的菜品,每位校長每天都需要簽字。”

▲9月24日,塔恰拉姆社區農牧民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電腦端配送系統工作流程。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9月24日,塔恰拉姆社區農牧民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移動端配送系統工作流程。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接著,嘎吉帶領記者來到蔬菜清洗室,她先是再三叮囑記者要和設備、蔬菜保持距離,然後才開始介紹:“我們有工作標準,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流程操作;設備和盛放蔬菜的器具也需要按時消毒清洗,這些我們都是有記錄的。”她稍微一頓,嚴肅講道:“我們的基本守則就是健康衛生、準時準確。而且我們同事、親戚們的孩子也都散在各個學校讀書,可以説每個娃娃都是我們自己的娃娃,對自己的娃娃我們肯定是最上心的!”

▲塔恰拉姆社區農牧民經濟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的蔬菜清洗與切分設備。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已進行清洗和初步切分的菜品。中國網記者鄭偉攝

社區有智慧,合作社模式就是我們的“致富經”

談及在蔬菜配送中心的工作感受,嘎吉表示,有時候也會覺得有點辛苦,不僅要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還要經常根據工作調整作息時間,但總體而言還是覺得非常幸運——自從參與到合作社的工作中,收入得到了明顯提升。幾年間,嘎吉的大女兒已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小女兒也剛剛完成了大學學業,家裏的經濟情況越來越好。

“不僅僅是我一家,大家的條件都變好了。”嘎吉解釋道,“塔恰拉姆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社區,合作社的成員大部分都是社區的鄰居們,通過合作社模式,我們的整體收入都得到了提升。另外,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很多接觸,對彼此也越來越熟悉。本來我們社區就十分注重民族團結,現在我感覺我們這塊招牌更閃亮了!”

據了解,2016年3月,塔恰拉姆社區黨支部在上級黨委指導下,以支部領辦的形式,開辦了農牧民經濟合作社。合作社的下設單位除了蔬菜配送中心以外,還有度假村、建築施工隊、物業公司等多種構成。如今,合作社的工作重心也從最開始的脫貧致富,轉移到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來。為此,合作社還聯合大學生創業項目團隊成立了塔恰拉姆社區“鄉村振興,那曲奮進”民間合唱隊,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樹立積極創業就業的榜樣。

資料顯示,自合作社成立至2023年,其直接受益居民有88戶(合計290人),解決了就業崗位56人;合作社總收益約2089萬元,其中,純收入約820萬餘元、分紅約190萬餘元。

“合作社模式就是我們的‘致富經’!我之前也是社區班子的成員,所以特別能感受到社區黨支部的智慧,也特別感謝市裏、區裏各級領導對我們的支援,還有國家對口援藏的好政策。”嘎吉説道。

鄰里有共鳴,歌舞是我們最本真的溝通方式

除了在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的工作,歌舞是嘎吉生活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她也是社區文藝隊的成員。據嘎吉介紹,她從十幾歲就開始唱歌、跳舞,到今年她已經53歲了,歌舞已經成為她的生活方式。就在採訪日當晚,她還要去參加一項常規的舞蹈活動。

在問及她平時參與的舞蹈活動時,嘎吉説:“歌舞是我們民族地區的特色嘛,平時的節日、活動都是要載歌載舞的。就剛才我們開座談會,大家聊高興了,都是要跳一跳的。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國慶節,到時候我們也會穿上最好的衣服,像慶祝新年那樣跳起來、舞起來、唱起來!”除了節慶活動之外,嘎吉還參與了很多專門以歌舞為主題的活動,例如:那曲市的廣場舞舞蹈隊伍(共12支),每晚都會有隊伍根據排班在城投大廈廣場領舞,帶動居民一起參與;就在前不久,嘎吉所在的舞蹈隊,在市婦女廣場舞聯誼活動中獲得了“鍋莊舞”比賽的優秀獎。

隨後記者問到,如果在一個共同的場合裏,不同民族的人們所跳舞蹈不一樣怎麼辦?

嘎吉又是一愣,然後露出她標誌性的爽朗笑容:“這個太簡單了,大家可以各跳各(民族)的嘛!在這個過程中,舞蹈是可以産生共鳴和互動的,而且我們平時就會互相學習,所以這不是很大的問題。再説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肯定是為了開心,只要你覺得開心了,其實怎麼跳都可以。”

在採訪的最後,按計劃本應向嘎吉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開展情況,但她其實已經作了回答:照顧好不同民族的娃娃,就是在“鑄牢”;社區鄰里一起致富,也是在“鑄牢”;歌舞不停,更是在“鑄牢”。“把日子好好的過,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人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近,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吉祥如意,就會越來越好!”嘎吉説。


【責任編輯:丁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