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湖南援藏工作隊以科技項目助力沙丘“添綠”又“生金”——高原新農人 逐夢新沃野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盛夏時節,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章達村,烈日當空。

雖然地處雅江北岸的沙丘地帶,但坐落於此的綠之源有機蔬果生産基地內的溫室大棚,卻是一片“綠洲”。

“最近天氣陰晴不定,棚裏的溫度可不敢馬虎!”次仁卓瑪走到配電箱前操作起來。隨即,一座佔地15畝的溫室內,22個換風機開始轉動,棚頂的窗口和篷布也自動打開,溫度監測表逐漸維持在了34攝氏度。

“現在是蘆筍的豐産期,這個溫度剛剛好。”次仁卓瑪説。

濕潤的泥土夾雜著蔬果的清香,瀰漫在悶濕的大棚內,看著豐收在即的蘆筍,次仁卓瑪的嘴角勾起微笑。

次仁卓瑪今年34歲,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小學沒畢業就留在了家裏務農。“村裏人以前只會耕種青稞小麥,而且産量不高,多半是自給自足。現在,有了基地技術人員幫帶,咱也掌握了有機蔬果的種植技術,有了一技之長,收入自然少不了。”次仁卓瑪自信地説。

在綠之源有機蔬果生産基地,像次仁卓瑪一樣的固定員工共有26人,其中11人是本地群眾,他們不僅每個月的收入能達到5000元以上,公司還為他們購買了五險。此外,基地每天的用工需求在50人以上,分大、小工,日酬勞從150元到200元不等,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溫室大棚隔壁,一塊露天土地剛翻完地不久,久米次成正和幾個年長的村民協作進行機械澆灌,儘管烈日炎炎,但大夥兒幹勁十足。

久米次成從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來到基地工作,從學習水電技術起步,如今已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種植能手,負責一塊800畝土地的種植任務。“在技術人員的指導和鄉親們的參與下,以前連牛羊都喂不了的荒地現在瓜果飄香,我們心裏特別自豪,當個職業農民一樣能出彩。”話剛説完,久米次成又跟著澆水車走向遠處的地裏。

“有産業的引領和科技的加持,他們已然是高原‘新農人’。”在扎囊縣農業農村局工作的湖南援藏工作隊技術人員毛莎莎,對基地就業的本地員工滿口稱讚。

綠之源有機蔬果生産基地,是山南市重點生態農業産業項目。(下轉第二版)(緊接第一版)2019年,在政策鼓勵和湖南援藏工作隊的爭取下,通過招商引資落地扎囊。湖南援藏工作隊立足湖南優勢,持續深化跨區域産學研科技合作,助力當地規模化發展沙地有機農業、設施農業,其中引種馴化的有機蘆筍受到高端市場青睞,以每週2至3噸的頻次空運熱銷區外各地。

基地負責人喻瑩告訴記者,目前,經過3年多的資金和技術等投入,主打産品有機蘆筍如期迎來豐産期,今年一季度蘆筍銷售額達到380萬元,伴隨市場對有機蔬果需求的進一步加大,基地産能、效益不僅能保持長期增長態勢,還能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記者在現場走訪看到,該基地配套設施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這片沙丘中的“綠洲”還在擴大。目前,基地改良沙荒地1300余畝,建成了核心區高標準玻璃溫室1座,聯棟薄膜大棚4座,聯棟溫室大棚9座,以及有機蔬果産業園冷庫1座。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建設以來,累計帶動用工3.5萬人次,為當地累計增收3000余萬元。

建好一個産業,帶動一方經濟。雅江中游百里沙荒地上的綠色蝶變中,湖南援藏工作隊踐行“山南所需”、竭盡“湖南所能”的腳步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