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手機版
掃碼即可查看網頁

中國網客戶端
點擊查看下載頁面


立即查看

中國網

廣東對口支援林芝:南海潮涌雅江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由廣東助力建設的工布江達縣藏豬産業園鳥瞰圖。

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成員肖國鑫(左一)在波密縣指導當地農牧民種植天麻。

廣東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援藏醫生為米林市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群眾診病。

廣東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員韓咏梅在察隅縣小學授課。

建設中的廣東援藏項目—朗縣惠州大橋。

廣東省對口支援建設的巴宜區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鳥瞰圖(局部)。


1994年到2024年,三十載歲月如歌,三十載巨變如擘。

從山海嶺南到雪域江南,跨越3000公里,廣東的珠江水潤澤了林芝的桃花山,南海之濱的潮涌,在雅江兩岸、尼洋河畔,激蕩出發展的巨浪。

30年來,伴隨著藏東南的花開花落,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人才積極響應黨中央決策部署,肩負廣東省委、省政府信任囑託,滿懷林芝人民的感恩和期待,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紮根高原、接力前行,為林芝長治久安和高品質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30年來,廣東省累計派出十批近千名援藏幹部人才,投入資金逾134億元,實施900多個項目,在特色産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技術提升、交往交流交融等各個領域下足功夫,助力林芝地區生産總值由1995年的2.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35.66億元,為林芝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培植了更加深厚的內生動力,讓林芝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加厚重綿長。

跬步千里産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因地制宜推動農牧業提質增效,引進珍稀冷水魚“香魚”等10余個適養品種,推動建立“保溫養殖”整套技術體系和可複製養殖模式,實現高原漁業新發展;

聚焦特色旅遊業,投入政府和社會資金超38億元,以粵港澳專業化運營管理手段參與打造魯朗國際旅遊小鎮,擦亮魯朗國際度假區“金招牌”;

堅持不懈“招大引強”,推動深圳波頓集團、上海伽藍集團、西藏甘露藏藥等行業龍頭和聯升貿易、中拉控股2家澳門企業落戶經開區,實現林芝港澳資本“零的突破”;

……

高品質發展,要向産業要勢能。廣東援藏注重從生産端、加工端和市場端,全過程培植林芝特色産業內生動力,從資金鏈、技術鏈和品牌鏈,全方位拓展幫扶新格局,助推林芝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讓産業增效轉化為群眾增收。

多年來,廣東援藏助力林芝成功創建國家優勢産業集群(牦牛)1個,工布江達縣藏豬、波密縣食用菌及茶葉2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墨脫縣墨脫鎮(茶葉)、朗縣朗鎮(辣椒)等特色産業強鎮6個。

在邊陲墨脫,自2012年廣東援藏引進茶種以來,經過10多年大力發展,全縣茶葉種植總面積達1.9萬畝,帶動群眾增收512.58萬元,“小茶葉”成為引領當地發展的“大産業”。

作為茶産業的受益者,墨脫縣背崩鄉格林村茶農忠東十分高興。他説:“靠著援藏專家的技術指導,我家20多畝茶園産量高、品質好,每年靠採摘茶青就能賺4萬多元,佔了全家總收入的大頭。對於發展茶葉種植,我很有信心。”

除了特色農牧業,旅遊業也是林芝經濟的支柱。對此,廣東援藏工作隊一方面對巴宜區大柏樹、米林市彩門村、墨脫縣果果塘等景區提檔升級、連片打造,助力全市對外正式運營景區(景點)達到25個,形成巴松措、雅江大峽谷5A級景區“雙輪驅動”格局。另一方面,在廣東主要客源地城市設立“林芝之窗”旅遊推廣中心,牽頭成立“藏東南區域旅遊合作聯盟”,大力實施“引客入林”舉措,助力林芝市旅遊總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援藏堅持授人以漁,在體制機制、服務管理、優惠政策落地等多個方面同向發力,著力打造林芝經開區這一重要産業發展平臺。設立經開區發展專項資金,推動“惠企服務”平臺落地,高標準建設粵林産業園,入駐各類企業57家,與佛山高新區等7個先進園區及建行西藏分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打造出改革開放新高地。一系列舉措助力林芝經開區2023年稅收達3600萬元,同比增長181.33%,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生血劑”“強心針”。

涓滴成流民生福祉更加殷實綿長

“市裏的廣福大道、南粵大道,福清河兩岸的圍堤、景觀帶,都是廣東幫助修建的,現在林芝市容市貌大變樣,我們老百姓幸福感很強。”走上街頭,市民扎西達瓦感嘆道。

“市藏醫院的援藏專家針刀術很過硬,我患有頸椎病,過來做了4次針刀,效果非常明顯。”在林芝市藏醫院,患者趙先生話語中充滿對廣東援藏醫生的信任。

“援藏老師一級棒!”來自廣州的歷史科任老師上課風趣又生動,下課還和學生一起運動,師生打成一片,這讓波密縣中學初一(六)班學生多吉卓嘎非常喜歡。

民生連著民心。廣東援藏工作堅持“林芝所有、林芝所需、廣東所能”,30年來,一以貫之、細水長流改善林芝人民生産生活條件,讓幸福林芝的民生底色愈加鮮明。

截至2023年底,林芝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462公里,一批商業商貿場所、幹部職工辦公居住用房、生態水利設施紛紛建成,城鄉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這些成果都離不開廣東30年來馳而不息的援助。

援藏工作中,廣東省堅持將80%以上的援藏資金和項目向基層傾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改善農牧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幫扶發展藏藥材、林果、特色養殖等項目,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支援農牧民發展民宿、庭院經濟和工布響箭等鄉村民俗體驗項目,推動文旅産業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做好兜底保障,持續為農牧民購買防貧救助保險,有力有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在教育領域,廣東省先後援建林芝市第一中學、廣東實驗學校、察隅縣幼兒園等一批學校;深化“廣東名校+”精準幫扶,累計選派2471名教職人員開展教育援藏工作;開展“粵林育才專項資金”項目,實施“智慧校園”工程,舉辦“粵林教研大講堂”活動;探索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加強東西部協作,助力林芝教育事業突飛猛進。

提高醫療水準是民之所盼。廣東省助力林芝成功創建“五大中心”,市人民醫院成功創“三甲”;為全市55個衛生院配備遠端醫療系統及健康檢測一體機;組織援藏醫療巡診義診400余場次,惠及群眾3萬餘人次;開展新技術項目310項,填補區內技術空白26項……廣東醫療援藏讓林芝人民看病更方便、治療更有效。

就業是民生之基。廣東省在援藏省市中率先開展就業援藏,首創在廣州市設立對口支援就業服務聯絡站,創造性實施廣東省“三支一扶”計劃招募西藏籍畢業生等舉措,累計舉辦38場次就業援藏招聘會,提供超過3.8萬個企業崗位,促進林芝農牧民轉移就業規模年均保持在3.5萬人以上……一系列紮實的舉措讓廣東就業援藏更具廣度和溫度。

連心架橋深化交融畫出更大同心圓

相“芝”無遠近,千里尚為鄰。30年來,在越來越密切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粵藏兩地人民走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親,殷紅的石榴籽越抱越緊。

4月,林芝桃花燦若雲錦。來自廣東省文化館、南方歌舞團等單位的50余名文化工作者來到雪域江南,開展“粵韻藏風·志願同行”文藝演出活動,為高原兒女獻上了頗具嶺南風味的文化大餐。

5月,第32屆廣州國際旅遊展覽會專設林芝館,搭建消費援藏“林芝源”專題展銷區,展出林芝旅遊特産、旅遊文創商品等30種百餘件産品,吸引了眾多遊客、消費者。

跨越山海,聯結情誼。廣東省一批又一批援藏工作隊用真情換真心,通過文化交流、消費幫扶、就業支援、校園共建、旅遊服務、愛心捐助等各種渠道連心架橋,深化兩地人員往來,攜手畫出更大更好的同心圓。

近5年來,廣東先後組織40余名林芝文化工作者到廣東學習,協調林芝特色文化産品赴廣東參加各類展會、活動20余場次,投入200余萬元打造舞臺劇《波密紅》,並到廣州巡演,組織8批廣東藝術團體赴林芝開展文藝演出,12批林芝藝術團體赴廣東交流演出,兩地文化互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廣東援藏幹部人才積極融入林芝工作生活,推動兩地幹群結親、區鄉結對、教育結對、醫療結對、園區結對、企業結對,組織教育、醫療、農技專家等開展“一帶一、一對多”幫帶,推動廣東與林芝各類學校建立168個友好校際關係,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譜寫了一段段粵藏山海情的團結佳話。

2023年12月,林芝市廣東實驗小學學生洛桑卓瑪參加了“石榴籽一家親粵藏同行新時代”手拉手交流營活動。在活動中,她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國寶大熊貓和港珠澳大橋,非常難忘。直到現在,每次想起在廣東的一週,她仍然難抑興奮。

洛桑卓瑪説:“那是我第一次走出西藏,見識了廣東的繁華和祖國的偉大。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去看更大的世界,為民族團結、國家富強做出自己的努力。”

珠江情深注雅江,粵藏情誼深且長。三十載攜手同行,三十載同心追夢,發展的強音在藏東南越發洪亮。站在新起點,廣東援藏工作隊將持之以恒、堅定不移貫徹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秉持好發揚好援藏精神,奮力譜寫粵藏共同發展的新華章。(記者:劉楓謝筱純胡文南方日報記者吳哲李鳳祥)


【責任編輯:】